文章解析

cháng
zhēng
jū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bái
shuǐ
qīng
shān
kōng
chūn
zhēng
jūn
wǎn
jié
bàng
fēng
chén
chǔ
fēi
táng
shàng
shū
zhòng
hǎi
jiē
qián
míng
xiàng
rén
wàn
shì
jiū
fēn
yóu
jué
guān
bàn
shí
cáng
shēn
kāi
zhōu
xià
zhī
liáng
lěng
yún
ān
xīn

译文

清澈的江水,葱郁的青山,即便在春天里展现得再美好,也有徒然再伤春的时候,常征君您一世英名,隐居青山绿水间多年,却落得个晚节不保,竟然选择了重新出仕当官,不再隐居了。楚妃在皇宫里因为容貌出众,所以很受皇帝的恩宠,但也难免遭到其他嫔妃的嫉妒和陷害,以常征君您的才华,如海鹤一样的仙风道骨,在朝堂阶前的表现一定非常卓越,然而若想一鸣惊人,还要学会趋近权贵之人。在朝上供职,整日里公事繁忙,被各种琐事纷扰,甚至连饭都没有时间吃,人只要是被一种官职羁绊,就是彻底被劳碌埋藏起来了,无法脱身。你任职的地方现在也是夏天了,但早晚还会有凉暖温差,你可要时刻注意保暖啊,那里可不像云安,到了夏天火辣辣的酷热现象就会重新出现。

逐句剖析

"白水青山空复春":清澈的江水,葱郁的青山,即便在春天里展现得再美好,也有徒然再伤春的时候,

# 空:徒然。

"徵君晚节傍风尘":常征君您一世英名,隐居青山绿水间多年,却落得个晚节不保,竟然选择了重新出仕当官,不再隐居了。

# 傍风尘:指常征君晚节不保,不再隐居,重新出仕。风尘:红尘,世俗之中。

"楚妃堂上色殊众":楚妃在皇宫里因为容貌出众,所以很受皇帝的恩宠,但也难免遭到其他嫔妃的嫉妒和陷害,

# 殊众:出众。,楚妃:比喻在皇帝面前得宠之人。

"海鹤阶前鸣向人":以常征君您的才华,如海鹤一样的仙风道骨,在朝堂阶前的表现一定非常卓越,然而若想一鸣惊人,还要学会趋近权贵之人。

"万事纠纷犹绝粒":在朝上供职,整日里公事繁忙,被各种琐事纷扰,甚至连饭都没有时间吃,

# 绝粒:没时间吃饭。,万事纠纷:指公事繁忙。

"一官羁绊实藏身":人只要是被一种官职羁绊,就是彻底被劳碌埋藏起来了,无法脱身。

"开州入夏知凉冷":你任职的地方现在也是夏天了,但早晚还会有凉暖温差,你可要时刻注意保暖啊,

# 开州:地名,今重庆开州区,是常征君任职之地。

"不似云安毒热新":那里可不像云安,到了夏天火辣辣的酷热现象就会重新出现。

# 新:出现、开始的意思。,云安:地名,今重庆云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常徵君》是杜甫晚年的一首佳作,通过对友人常征君命运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文人的困境。诗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语言质朴而深沉,情感真挚而复杂,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杜甫对友人的深情之作,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圣”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寄常徵君》是杜甫所写。写这首诗时,杜甫正处于漂泊西南时期。他离开成都后,沿长江东下,在云安(今重庆云阳)、夔州(今重庆奉节)等地停留。他的生活十分困苦,居无定所,疾病缠身,但仍然心系天下,关心着亲朋好友的命运。杜甫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对常征君的关心、同情和思念。也许是收到了常征君的消息,得知他在“万事纠纷”的乱世中,生活艰难,甚至到了“绝粒”的地步,还被官职所羁绊,杜甫感同身受,于是写下这首诗,既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也借友人的遭遇抒发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寄常徵君》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友怀人诗。全诗通过描绘友人常征君晚年的困境与高洁品格,表达了诗人对其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同时隐含对乱世中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象征:颔联“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中,“海鹤”这一意象具有象征意义。鹤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超凡脱俗的象征,这里以海鹤在阶前向人鸣叫,象征常征君具有如鹤一般的高洁品格,在乱世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遗世独立。借景抒情:整首诗中自然景象的描写并非单纯为了写景,而是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如首联的“白水青山”,诗人借这一春日美景,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常征君命运的惋惜。尾联的“凉冷”与“毒热”之景,更是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以及对社会的不满等复杂情感融入其中,通过景与情的交融,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深度。

3. 分段赏析

《寄常徵君》是杜甫的七言律诗,首联借“白水青山空复春”起兴,引出常徵君晚年弃隐从仕的转折,奠定忧虑基调;颔联巧用“楚妃堂”“海鹤”典故,暗示其虽才华出众却无奈讨好权贵;颈联直言“万事纠纷犹绝粒”,道尽官场繁杂对友人的折磨,尽显担忧;尾联则笔锋一转,以开州凉爽气候提醒常徵君保重身体,从官场困境过渡到生活关怀,充分展现出二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

下一篇:唐·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