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兵不在众":精锐的军队不在于人数众多,
# 奇兵不在众:“奇兵”二句:是说安西兵骁勇善战,万马即可平定中原。“奇兵不在众”,本意是兵贵出奇制胜,而不在多少,这里是借以称赞安西兵善战。
"万马救中原":成千上万的战马奔赴救援中原。
#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正为战区。
"谈笑无河北":言谈笑语间不把黄河以北(的战事)放在心上,
# 谈笑无河北:与李白《永王东巡歌》“谈笑静胡沙”意思相同。谈笑,形容视若等闲,可轻易取得。无,视若无物的意思。河北,唐代河北道,领孟、怀、幽、蓟等二十九州。当时,河北为安史叛军占据,幽、蓟一带更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所以借指安史叛军。
"心肝奉至尊":把真诚与忠诚奉献给帝王。
# 心肝奉至尊:披沥肝胆,报效皇帝。奉,奉献。至尊,指皇帝,这里指唐肃宗李亨。
"孤云随杀气":孤独的云朵追随着肃杀的气氛,
# 孤云随杀气:“孤云”二句:形容过境安西兵军威振肃,号令森严。因安西兵是行军过境,所以说“云随杀气”。
"飞鸟避辕门":飞鸟都躲避着军营的门。
# 辕门:指军队的营门。
"竟日留欢乐":整天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 竟日留欢乐:“竟日”二句:赞美安西兵军纪严明,过境不扰民,百姓欢欣,城无喧闹之声。《旧唐书·李嗣业传》载:“李嗣业自安西统众万里,威令肃严,所过郡县,秋毫不犯。”杜诗和史书一致,当为实情。欢,一作观。
"城池未觉喧":连城池都没有察觉到喧闹。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军旅题材诗。体现了安西将领李嗣业忠勇双全、军纪严明的形象,营造了富有气势、激烈豪迈的诗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李嗣业发自肺腑的诚挚赞扬,以及蕴含其中的卓越军事远见、诚挚爱国热忱,还有对平定安史叛军充满希望的情绪。
2. 分段赏析
首联“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起势突兀,直击军队特质与使命核心。此联紧扣“兵贵用奇,不必在众”的兵法要义,打破“兵多则强”的常规认知,强调安西兵的精锐果敢在于战斗力而非数量;“万马救中原”以磅礴气势点明军队奔赴关中的使命,解救中原于安史叛军的战乱水火之中,饱含诗人对这支精锐之师的信赖与期待,亦暗喻中原局势的危急。颔联“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着力刻画安西兵的精神风貌与忠诚品格。“谈笑”二字尽显士兵面对战乱频发的河北时的无畏气概,从容间透露出神勇绝伦的底气;“心肝奉至尊”以“心肝”作喻,极言士兵对君主与国家的赤诚忠心,将这支军队“神勇绝伦却忠义昭然”的形象鲜活呈现,呼应了对其忠义的称颂,让报国情怀跃然纸上。颈联“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转入对军队行军场景的侧面描写,尽显兵威振肃。“孤云随杀气”以孤云追随之态,渲染出军队行进时的肃杀氛围,暗示其锐不可当的气势;“飞鸟避辕门”通过飞鸟因畏惧而避开军营大门的细节,侧面烘托出军队号令森严的威严与强大威慑力,笔法巧妙地展现了安西兵的军容之盛。尾联“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描绘军队驻扎时的景象,形成鲜明反差。“竟日留欢乐”写出士兵待命期间虽肩负重任却昂扬乐观的状态;“城池未觉喧”则表明军队驻扎时纪律严明、不扰百姓,体现了“军威军纪森严有度”的特点,也让百姓安享太平的画面呼之欲出。这种兼具战斗力、忠诚度与严明军纪的良好风貌,让诗人对其平叛前景充满信心,全诗以对安西兵的层层称颂,尽显爱国热忱。
# 杜甫《观安西过兵》诗云:“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故东坡亦云:“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盖用左太冲《咏史》诗“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也。王维云:“虏骑千重只似无”句,则拙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乾元二年,九节度之兵六十万溃于相州。“奇兵不在众”一语,公之预识兵机如此。
明王嗣奭《杜臆》
# (“谈笑”二句下)古句。
清傅山《杜诗通批注》
# 曹次山曰:“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谢玄淝水之捷,刘锜顺昌之战,皆是道也。然有多多益善者,又在人所以用之。此亦可通之于文,若杜公纵横述作,其淮阴之将兵耶!
清黄生《杜诗说》
# “心肝奉至尊”句奇,末更写得好,不忘故国,而喜于得兵,寓目之间,真有其事。
清李因笃《杜诗集评》
# 次章称李公忠勇,而志其纪律,亦四句分截,奇兵制敌,此其智勇。披肝奉主,此其忠义。云随杀气,见兵威振肃。鸟避辕门,见号令森严。末言师行有纪,民情安堵。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此首写兵过,见部伍之严也。言纪律之兵不在众,只须“万马救中原”,便可“谈笑无河北”,持此心肝奉至尊。四句一笔写下,期许自在言外。下截特写兵过,与上截暗相呼应,而以孤云飞鸟兴不喧,以见纪律之森严耳。
清吴瞻泰《杜诗提要》
# “心肝奉至尊”,语不可学。“竟日留欢乐”二句,待命,此即之子于征有闻无声之意。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次章就“兵过待命”着笔。上四,美其忠勇;五、六,见军容;七、八,见纪律。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三、四倒联,七、八言外有深虞骚扰意。
清洪舫《杜诗评律》
# 只此一片赤衷,便足折冲万里。“心肝奉至尊”,此谈笑所以无河北,而奇兵故不在众矣。五、六,即其兵威之震耀;七、八,即其兵律之森严。以见不在众之意。
清边连宝《杜律启蒙》
# 上二句(“孤云”二句)言其军威,下二句(“竟日”二句)言其节制。
清杨伦《杜诗镜铨》
# 二诗初看以为讽刺,后见顾本,知其美嗣业勤王也。肃宗在灵武,诏李嗣业赴行在。嗣业自安西统众,威令肃然,所过郡县,秋毫无犯。前一首多赞主将,后一首专美士卒。献士卒,谓嗣业先赴关中待命,是自献其卒。“老马”二句,言嗣业老成,可任西镇。夷种,饱则扬去,故以鹰拟之。
清张溍《读书堂杜工部诗文集注解》
# 二诗能以劲笔画出胜兵,“心肝”句使笔太狠。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上一篇:唐·杜甫《寄常徵君》
下一篇:唐·杜甫《绝句四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