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逐清溪弯又弯":小船儿沿着弯弯的清溪曲折而行。
"垂柳开处见青山":两岸是浓密的杨柳,偶在风吹开处窥见远远的青山。
"毵毵绿发覆烟鬟":仿佛像那丝丝绿发披覆着女子的髻鬟。
# 烟鬟:指女子乌黑美丽的头发,喻指云烟缭绕的远山。,绿发:指眼前垂拂纷披的杨枝。,毵毵:毛发或枝条细长貌。
"夹岸莺花迟日里":夹岸莺啼花放,在那迟迟的春日里,
# 迟日:指春日。
"归船萧鼓夕阳间":归船吹箫击鼓,在那西下的夕阳间。
# 萧鼓:指春社祭神时的萧鼓。
"一生难得是春闲":啊,一生难得的正是这春天的闲暇。
近现代著名学者、词人
王国维(1877~1927),近现代学者、词人。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浙江海宁人。其职业经历丰富,曾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学部图书局编辑,清华研究院教授等。王国维从事戏曲、小说、词以及西方哲学、美学的研究,主张以地下实物资料参订文献史料,提出“二重证据法”,对甲骨文、古代史、辽金元史、宋元戏曲史等研究贡献巨大。尤工词,他提倡“境界” 说,主张“自然”,所作取径南唐、北宋。著有《人间词话》《曲录》《宋元戏曲考》《静庵文集》《观堂集林》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词诗。词中描绘了清溪曲折流淌、垂柳掩映的青山、两岸莺啼花艳的春日风光,以及夕阳下归船传来的萧鼓声,传递出诗人对春日闲适时光的珍视之情。
2. 写作手法
双关:“毵毵绿发覆烟鬟”,此句表面写自然之景:垂柳细长的枝条如“绿发”般垂落,远处青山笼罩薄雾,像极了美人散开的“烟鬟”。但细品之下,实则暗藏双关,既是对近景垂柳与远景青山的细腻勾勒,又似以“美人”喻春景:柳丝如发、山影似鬟,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赋予春日山水灵秀的美感。这种双关让画面更生动:既能看到真实的柳与山,又能联想到美人的柔美姿态,同时既突出春景的清新灵动,也暗含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与浪漫想象。借景抒情:词中上片“舟逐清溪弯复弯”“垂柳开处见青山”“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箫鼓夕阳间”,层层铺展出一幅明丽的春日游春图:借行舟绕溪的轻快、柳映青山的灵秀、莺啼花艳的热闹、夕阳箫鼓的悠然,处处是生机盎然的景物。末句“一生难得是春闲”看似直抒对闲适春光的珍惜,实则以乐景为底色,暗衬出深层的哀情,这“难得”的“春闲”,表达了诗人平日身不由己的忙碌与疲惫。
3. 分段赏析
上片三句“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以泛舟溪上的视角展开,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春景图。“舟逐清溪弯又弯”中,“逐”字写出小舟可以随性自如,“弯又弯”以叠词描写溪流的蜿蜒曲折,写出诗人行舟时的悠然心境。“垂柳开处见青山”变换视角:垂柳掩映时视线受阻,而柳枝疏朗处呈现青山的全貌,“开”字精准写出豁然开朗的惊喜,亦暗喻心境之豁达。“毵毵绿发覆烟鬟”以比喻融情于景:“毵毵”形容垂柳细长柔密如发丝,“烟鬟”则将朦胧青山比作女子发髻,绿柳与远山结合如发鬟,既写草木葱茏、山色的朦胧的状态,亦赋予自然以温婉灵动的生命感。下片前二句“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鼓夕阳间”由视觉至视听结合的春日画卷。“夹岸莺花迟日里”描绘两岸莺啼花放的生机:黄莺鸣啭、繁花缀岸,缀以“迟日”(春日)点明时节,暖阳烘托出春日绵长慵懒的意境。“归船萧鼓夕阳间”转写归途场景:落日余晖中船行水面,萧鼓乐声袅袅飘荡,“夕阳”既渲染温暖色调,亦暗示游赏的时间久、兴致正浓。此联以“迟日”对“夕阳”,写出昼夜的变换;莺花之静美与萧鼓之喧乐相映,动静相宜,尽显春游之乐。结句“一生难得是春闲”直抒胸臆,升华主题。“春闲”二字写出全词主旨:既指春日闲适之景,更指抛却尘扰、纵情山水的心境。王国维身为学者,一生治学严谨,此句暗含对短暂逍遥的珍视,亦透露出对自然与生活本真的感悟。平淡语中蕴藏人生哲理,余韵悠长。
# 此词写春游。“莺花”者,莺啼花开,春光灿然。“绿发覆烟鬟”者,男女云集,游人如织。然则,人间“愁”中亦有乐焉。
现代陈鸿祥《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
# 闲适的生活,闲逸的情趣。词人也难得有这样的心情去欣赏春日的美景。
现代陈永正《王国维词注》
# “归船萧鼓夕阳间。”声情俱美。
现代蒋英豪《王国维文学及文学批评》
下一篇:近现代·鲁迅《题三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