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蝶恋花·辛苦钱塘江上水

朝代:近现代作者:王国维浏览量:1
xīn
qián
táng
jiāng
shàng
shuǐ
西
liú
dōng
hǎi
zhōng
yuè
shān
hòng
dòng
néng
xiāo
yīng
xióng
shuō
jiāng
cháo
yīng
zhì
cháo
luò
cháo
shēng
huàn
rén
jiān
shì
qiān
zài
huāng
tái
鹿
líng
bào
fèn
zhōng
shì

译文

钱塘江上的水是何等辛苦啊,日日向西回流,日日能东流入海。千年万代,越山在这弥漫无际的水流中,岂能消尽英雄之气?我想告诉江潮,不用这般辛苦来往。潮落潮生,换了几番人世。事过千年,姑苏台早已荒废,游于台畔的麋水也已死去,伍子胥的灵魂抱着终古的幽愤能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介绍

近现代著名学者、词人

王国维(1877~1927),近现代学者、词人。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浙江海宁人。其职业经历丰富,曾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学部图书局编辑,清华研究院教授等。王国维从事戏曲、小说、词以及西方哲学、美学的研究,主张以地下实物资料参订文献史料,提出“二重证据法”,对甲骨文、古代史、辽金元史、宋元戏曲史等研究贡献巨大。尤工词,他提倡“境界” 说,主张“自然”,所作取径南唐、北宋。著有《人间词话》《曲录》《宋元戏曲考》《静庵文集》《观堂集林》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这首词上半部分描写了钱塘江潮浩浩荡荡一去不返的气势。下半部分通过江潮展开联想,说明历史的潮流也是如此,千古的英雄人物又有谁是恒古不变的。在思想感情上王国维想表达对旧时代的追忆,但内心又明白时代的变革是不可逆的。艺术特点上王国维加入了西方的哲学思想,但传统词的感发力度还有所欠缺。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几句,是套用纳兰性德国的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纳兰那首词本来是用来悼念亡妻的,王国维却把这个辛苦拿来形容江潮,一开口就给了江潮人的感情。日日西流是写潮起,日日东趋海是写潮落。但那西流的势头是不可能持久的。两岸越山澒洞里的两岸曾作终古。是为了避免与前面的两个日日重复,因为前面的日日就有终古如此的意思。澒洞是形容大潮来的样子,就如同人们常说的山是永恒的,水是无常的。这是对钱塘水潮的描写。说与江潮应不至是王国维对潮神同情的劝告。王国维在这里讲诉了一些事实,多少历史朝代都成了过去。关于越国必然灭吴的预言固然成了现实,可是越国后来不是也被灭掉了。楚平王死了,伍子胥还可以鞭打他的尸体泄愤,而吴王夫差花费巨大财力修建姑苏台成了麋鹿游戏的荒野,一代人的是非恩怨纵然轰轰烈烈,但与永恒的大自然相比却是微不足道的。所以灵胥抱愤终何是一切的成败都是相对的,不要指望那么一天讨回一个绝对的公道。所以,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感情和理智实际上也像光泽的钱塘江潮水一样,一个西流,一个东趋。他的感情赞美潮起西流的悲壮,他的理智认同潮落东趋的结果。而这种潮起潮落的意象,正是作者内心矛盾冲突的形象化反映。这首词虽然也有悲观忧郁的色彩,但更以激情与义愤见长。它确实包含有哲理的理智,但它的形象和议论中都带有极强烈的直接感发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近现代·谭嗣同《潇湘晚景图二首 其二》

下一篇:近现代·叶圣陶《公路行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