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末彤云黯四垂":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 黯四垂:雪云向四面布散。,彤云:雪云。,天末:天边。
"失行孤雁逆风飞":掉队的孤雁正迎风飞翔。
# 失行:离群。
"江湖寥落尔安归":江湖冷落,你又能归向何处?
# 安归:归向何处。,尔:指雁。,寥落:冷静。
"陌上金丸看落羽":田野中的射手看着被猎杀正在下落的大雁,
# 落羽:受伤坠地的鸟。
"闺中素手试调醯":家中的妻子正在忙碌着烹调。
# 调醯:调和作料,醯指醋。,素手:女子洁白的手。,闺中:内室。
"今宵欢宴胜平时":看来今天的晚饭多了一道美味的大雁肉了。
# 宵:作“朝”。
近现代著名学者、词人
王国维(1877~1927),近现代学者、词人。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浙江海宁人。其职业经历丰富,曾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学部图书局编辑,清华研究院教授等。王国维从事戏曲、小说、词以及西方哲学、美学的研究,主张以地下实物资料参订文献史料,提出“二重证据法”,对甲骨文、古代史、辽金元史、宋元戏曲史等研究贡献巨大。尤工词,他提倡“境界” 说,主张“自然”,所作取径南唐、北宋。著有《人间词话》《曲录》《宋元戏曲考》《静庵文集》《观堂集林》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借景抒情与表达个人心境题材的作品。描绘了天末彤云密布、孤雁失行逆风飞的景象,以及陌上公子笑、闺中丽人嬉的世俗场景,借外物寄托了一种悲观的人生观,体现出作者与社会的格格不入,并有意无意表露其政治观点。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孤雁在寒风中艰难挣扎,找不到栖息之所;下片“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今宵欢宴胜平时”,描绘出陌上公子轻松射中孤雁,闺中丽人准备佳肴,人们欢乐宴饮的场景,两者形成强烈反差,凸显出孤雁的悲惨与人间的冷漠。对偶:“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陌上”对应“闺中”,地点相对;“金丸”对“素手”,一为射雁工具,一为佳人之手;“看落羽”与“试调醯”,分别描述了射雁后的景象与准备烹饪的动作,对仗工整,生动展现出不同场景中的人物行为。借物抒情:“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诗人借孤雁失群、逆风飞行却无处可归的艰难处境,抒发自身在社会变革中孤独无依、格格不入,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悲哀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
3. 分段赏析
《浣溪沙·天末同云黯四垂》上片首句“天末同云黯四垂”,“天末”点明遥远的天边,“同云”描绘出天空中阴云密布、浑然一色的景象,“黯四垂”则生动展现阴云沉重地向四方低垂,天色愈发暗沉,此句通过环境渲染,营造出压抑、灾难将至的氛围。次句“失行孤雁逆风飞”,“失行”表明孤雁与雁群失散,独自飘零,“逆风飞”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刻画孤雁在狂风中艰难振翅、奋力前行的姿态,生动展现其顽强不屈却又孤独无助的形象,与上句阴沉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末句“江湖寥落尔安归”,“江湖寥落”描绘出冬日江湖一片冷落、荒芜的景象,“尔安归”则以反问语气,传达出对孤雁无处可栖的深切担忧,借孤雁处境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社会现实的迷茫。下片“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两句对仗工整,“陌上”与“闺中”点明不同地点,“金丸”代表射雁工具,“素手”指代闺中佳人,“看落羽”形象展现出陌上公子射落孤雁后观看其坠落的场景,“试调醯”则细腻描绘出闺中丽人准备烹饪佳肴的动作,二者形成强烈对比,一者轻松愉悦,一者血腥残酷。尾句“今宵欢宴胜平时”,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人们在这一晚因猎杀孤雁而举办的欢宴比平常更加热闹,然而当联想到被猎杀的孤雁正是之前艰难飞行的生灵时,这种欢宴场景便显得格外冷酷,深刻揭示出社会的冷漠与残酷,借对孤雁命运的描写,抒发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悲哀与批判,饱含深沉的社会历史感。
4. 作品点评
《浣溪沙·天末同云黯四垂》写作特色上,其语言凝练且表现力极强,寥寥数语便勾勒出鲜明生动的画面。如开篇“天末同云黯四垂”,短短七字,将阴云密布、天色暗沉的压抑场景精准呈现,为全词奠定情感基调。上片对孤雁形象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借孤雁逆风飞行却无处可归的艰难处境,巧妙抒发自身心境,情景交融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下片视角一转,以“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的对仗句,将残酷的射雁场景与温馨的闺中生活相对照,形成强烈反差,深刻揭示社会现实。此词虽无广为人知的名句流传,但整体意境深远,蕴含着王国维特有的哲思与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在文学史上,它代表了王国维词作借物抒情、关注社会的创作风格,展现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迷茫与思考。
# 静安之词,此固君所得于天者独深,抑岂非致力于意境之效也。
近代学者樊志厚
# 前两句结构相同,各字虚实部位相应。
近代作家冯承基
# 确能写出一幅天地孤零,江湖寥落之境,字字着力,显现世间一切危机与挣扎之苦痛。
近代古文学专家周策纵
# 此首词是有哲理估根据的。
近代诗词大家蒋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