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著名学者、词人
王国维(1877~1927),近现代学者、词人。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浙江海宁人。其职业经历丰富,曾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学部图书局编辑,清华研究院教授等。王国维从事戏曲、小说、词以及西方哲学、美学的研究,主张以地下实物资料参订文献史料,提出“二重证据法”,对甲骨文、古代史、辽金元史、宋元戏曲史等研究贡献巨大。尤工词,他提倡“境界” 说,主张“自然”,所作取径南唐、北宋。著有《人间词话》《曲录》《宋元戏曲考》《静庵文集》《观堂集林》等。
1.
这首词不同与王国维另一首写围猎的词《浣溪沙六郡良家最少年》,那一首更多的是描写了豪侠的个人英姿。这一首却是由围猎活谈及个人的内心活动,更多的点出国家的危难,而自己却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上片三句,写出了一场围猎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过程。合围,是这场射猎的开始。草偃云低本是写围场影物,放在合围的前边就有一种天罗地网的感觉,好像天地草木也在听从人的指挥参与对鸟兽的包围。雕弓声急马如飞是写豪侠少年高超的骑射本领;笑呼从骑载禽归是写围猎结束满载猎物而归时的得意心情。这首词中豪侠少年的形象与作者在另一首《浣溪沙》中所写的那个闲抛金弹落飞鸢的豪侠少年形象有一些不同。那一首中的少年形象仅仅是风流潇洒、射艺出众,而这首词中草偃云低的描写,使这个少年还带有一种指挥者的威严之气。史载赤璧之战前曹操致书孙权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自古以来,围场可以喻指战场,打猎可以喻指用兵。王国维把自己想像成围猎活动的主人公,在这场战事中大振神威,说明他内心中同样有一种对戎马生涯的渴望。下片三句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的牢骚。人们常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者认为乱世的文人,读了一辈子书,既无权势以骄人,又无缚鸡之力以自卫。古代的卫、霍的功勋自不用提,游侠的气概也也无从谈起。假如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则明理恰足以给自己带来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痛苦。扬雄投阁,龚生竟夭,文人的悲剧古已有之。所以,习文不如习武,年轻人有一副好身手,纵不能替天行道,总不致像那些文人在乱世中连保全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如果结合作者的实际情况来看,则这理想近于虚幻。因为体素羸弱而称万事不如身手好,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悲哀;人近三十而言一生须惜少年时,有一种无可奈何的遗憾;身为文人却说那能白首下书帷,有一种不甘心于现状的苦闷。
上一篇:近现代·赵元任《季姬击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