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翁声价为时重":遁翁的声名威望在当时备受重视,
"几年勤学方繇统":经过多年勤奋学习才有着深厚的学养根基。
"丽泽门人已寂寥":丽泽书院的门人如今已寥寥无几,
"衣冠奕奕皆遗种":然而那些衣冠楚楚、风度不凡的人都是其后代。
"当日诗编谁尚存":当年的诗编如今还有谁保存着呢,
"逊斋今幸传闻孙":幸运的是现在听说逊斋有他的后人。
"平生工作风刺体":遁翁平生擅长创作讽刺体裁的诗歌,
"近来琢句如春温":近来所作诗句却如春天般温暖。
"灵芽来自幔亭里":灵秀的茶芽来自武夷山的幔亭里,
"贮以纱囊红与紫":用红色和紫色的纱囊储存着。
"一掬枪旗分雅供":一捧新茶作为高雅的供品,
"七碗卢仝为惊起":品尝之后仿佛能像卢仝一样因茶而灵感大发。
"赑屃古鼎亲烹尝":亲自用古老的鼎烹煮品尝,
"清风习习生诗肠":清风习习,让诗兴在腹中生发。
"云根不受尘土污":这茶叶来自山间,不受尘土污染,
"舌本岂带台阁芗":品尝起来口中哪会有世俗官场的味道。
"学海茫茫了无际":学问之海茫茫无边,
"一觉回头有余地":睡醒回头看看却也有可寻之处。
"世味醲鲜多螫毒":世间的滋味浓烈鲜美者大多带有危害,
"无味之中要精哜":而无味之中却值得细细品味。
"燕闲消息已潜通":悠闲的生活情趣已经暗自相通,
# 潜:四库本作全。
"满阁遗书须细穷":满阁的遗书需要仔细研读。
"淡而不厌真隽永":这种平淡而不令人厌烦的滋味才是真正的隽永,
"不在松风蟹眼中":并不在于外在的煮茶的松风之声和茶具的精美。
南宋学者
王柏(1196?~1274),南宋学者。字会之,一字伯会,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其父及大父皆从学于朱熹、吕祖谦。王柏少慕诸葛亮之为人,自号长啸,后更号鲁斋。从朱熹再传弟子何基问学,质实勤苦。其先后主讲于金华丽泽书院与天台上蔡书院。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赐谥文宪。王柏对天文历算、地理博物、文字音韵、诗词书画均有深入研究,尤精于经史,著作甚富。著有《书疑》《诗疑》《鲁斋王文宪公集》等。
1. 分段赏析
“遁翁声价为时重,几年勤学方繇统”两句是对遁翁的赞誉。“声价为时重”突出遁翁在当时声望很高,受到世人敬重。“几年勤学”则表明其声誉是通过多年勤奋学习得来的,强调了勤奋对于成就其学识与地位的重要性,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求学精神。“丽泽门人已寂寥,衣冠奕奕皆遗种”,前句写丽泽门人的现状,“寂寥”二字营造出一种冷清、稀少的氛围,暗示时光流转,当年的门人如今已所剩无几,颇有岁月沧桑之感。后句“衣冠奕奕”描绘出遁翁后人风采奕奕的样子,虽门人寂寥,但遗种仍保持着良好的风貌,体现出一种文化与精神传承的延续性。“当日诗编谁尚存,逊斋今幸传闻孙”,以问句开篇,引发读者对遁翁诗编命运的思考,“谁尚存”强调了诗编留存的不易,充满了对历史遗物的珍视之情。“幸传闻孙”则庆幸逊斋有后代传承,为遁翁诗编等文化遗产的延续带来了希望,流露出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欣慰之感。“平生工作风刺体,近来琢句如春温”,前句介绍遁翁平生擅长创作风刺体诗歌,体现其诗歌创作的特色与风格,可能是通过诗歌对社会现象等进行批判或讽刺。后句说近来诗句风格如春天般温暖,表明其创作风格有所转变,从尖锐的风刺转向了温和,给人一种更加柔和、亲切的感觉。“灵芽来自幔亭里,贮以纱囊红与紫”,“灵芽”点明是武夷石乳茶,“来自幔亭里”交代了茶叶的产地,增添了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感觉,幔亭给人以仙境般的联想。“贮以纱囊红与紫”则描绘了茶叶的储存方式和包装颜色,红色和紫色的纱囊显得十分精美,突出了对茶叶的珍视,也展现出茶叶的珍贵与高雅。“一掬枪旗分雅供,七碗卢仝为惊起”,“一掬枪旗”描绘了茶叶的形态,“枪旗”指的是茶芽,形象地写出了茶叶的鲜嫩。“分雅供”说明将茶叶作为高雅的供品,体现出对茶的敬重。“七碗卢仝”引用了卢仝饮茶的典故,卢仝曾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描述了饮茶七碗的感受,此处借典说明此茶品质之高,能让人有如同卢仝饮茶般的美妙体验。“赑屃古鼎亲烹尝,清风习习生诗肠”,“赑屃古鼎”描绘出烹茶器具的古朴厚重,“亲烹尝”体现作者对烹茶过程的重视,亲自操作,享受其中乐趣。“清风习习生诗肠”则是说饮茶后,仿佛有清风吹过,诗兴大发,突出了茶能激发人的创作灵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灵的启迪。“云根不受尘土污,舌本岂带台阁芗”,“云根”代指茶叶,说茶叶不受尘土污染,强调其生长环境的纯净,体现出茶叶的高洁品质。“舌本岂带台阁芗”意思是口中品尝的茶没有官场的那种俗气,“台阁”代表官场,表明茶是纯净之物,远离世俗的污浊与官场的俗气,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学海茫茫了无际,一觉回头有余地”,将知识比作茫茫学海,写出了学问的广阔无边,难以穷尽。“一觉回头有余地”则是说在学习过程中,若能适时反思回顾,便会发现还有很多可进步的空间,蕴含着一种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思考,提醒人们要不断反思,才能在学海中不断前进。“世味𬪩鲜多螫毒,无味之中要精哜”,“世味𬪩鲜”指世间滋味浓郁鲜美之物,“多螫毒”则指出这些看似美好的东西往往隐藏着危害,如同有毒刺一般,揭示了世间事物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无味之中要精哜”则是说要从看似平淡无味的事物中细细品味,如茶一般,虽味道清淡,但却值得细细咀嚼,蕴含着一种淡泊名利、追求本真的人生哲理。“燕闲消息已潜通,满阁遗书须细穷”,“燕闲消息”可理解为闲适生活中的感悟,“潜通”表明这种感悟是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的,强调了一种宁静心境对于感悟生活的重要性。“满阁遗书”说明有丰富的书籍资料,“须细穷”则要求人们要仔细钻研这些书籍,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体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淡而不厌真隽永,不在松风蟹眼中”,最后两句总结全诗,强调茶的特点是清淡却不让人厌烦,有着真正耐人寻味的隽永之味。“不在松风蟹眼中”意思是茶的这种韵味不是仅仅通过外在的煮茶声音(松风)和茶具(蟹眼,煮茶时水初沸出现的小气泡)就能体现的,而是需要用心去品味,传达出一种对茶之韵味的深刻理解,也暗示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往往需要用心感受,而非只看表面。
下一篇:宋·王柏《过白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