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有猗桐":东方有一棵美好的梧桐树,
"菀彼云之岑":它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山岗上。
"良工一斤斧":技艺高超的工匠拿起斧头,
"斲为膝上琴":将它砍伐制作成可以放在膝盖上弹奏的琴。
"朱弦轻拂抹":轻轻拨弄红色的琴弦,
"盎然太古音":流淌出浓郁的远古之音。
"不弹箕子操":不弹奏箕子所作的琴曲,
"不调离骚声":不弹奏与《离骚》相关的曲调。
"安得夔典乐":怎样才能得到像夔那样的人来掌管音乐呢,
"天下终和平":这样天下最终就能实现和平。
南宋学者
王柏(1196?~1274),南宋学者。字会之,一字伯会,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其父及大父皆从学于朱熹、吕祖谦。王柏少慕诸葛亮之为人,自号长啸,后更号鲁斋。从朱熹再传弟子何基问学,质实勤苦。其先后主讲于金华丽泽书院与天台上蔡书院。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赐谥文宪。王柏对天文历算、地理博物、文字音韵、诗词书画均有深入研究,尤精于经史,著作甚富。著有《书疑》《诗疑》《鲁斋王文宪公集》等。
1. 分段赏析
“东方有猗桐,菀彼云之岑”,“东方有猗桐”点明梧桐树生长的方位,“猗桐”强调梧桐树的美好。“菀彼云之岑”描绘了梧桐树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山岗上,营造出一种清幽、神秘的氛围。此句通过对梧桐树生长环境和状态的描写,为后文制琴的情节做铺垫。“良工一斤斧,斲为膝上琴”,“良工一斤斧”描绘了技艺高超的工匠拿起斧头的情景,体现了工匠的专业和自信。“斲为膝上琴”则说明了工匠将梧桐树砍伐制作成可以放在膝盖上弹奏的琴,展示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转变过程。从桐树生长的环境到制成琴,为下文琴音的出现做铺垫,突出琴材的独特与不凡,也暗示了即将出现的琴音的高雅。“朱弦轻拂抹,盎然太古音”,“朱弦轻拂抹”描绘了轻轻拨弄红色琴弦的动作,表现出一种优雅和从容。“盎然太古音”则形容弹奏出的琴音浓郁、醇厚,仿佛流淌着远古的气息。此句通过对弹奏动作和琴音效果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高雅、清幽的氛围。“不弹箕子操,不调离骚声”,“不弹箕子操”表明不弹奏箕子所作的琴曲,“不调离骚声”表示不弹奏与《离骚》相关的曲调。箕子和《离骚》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诗人选择不弹奏这些曲调,体现出一种独特的音乐选择和精神追求。“安得夔典乐”,“安得”是疑问词,表达出一种渴望、期盼的语气,“夔”是古代传说中舜帝的乐官,以精通音乐著称,“典乐”即掌管音乐。此句通过发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希望能有像夔这样善于音乐的人来掌管音乐的愿望,体现出诗人认为音乐对于社会有着重要作用,为后文引出天下和平做铺垫。“天下终和平”,“天下”是范围意象,代表着整个世间,“终和平”表示最终实现和平。此句点明了诗人期望夔典乐所带来的结果,即让天下实现和平,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之情,是全诗的核心情感表达。
上一篇:宋·王柏《冽井》
下一篇:宋·王柏《和诸庵花光十梅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