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qiū

朝代:宋作者:王柏浏览量:1
zhōng
qiū
tiān
chóng
yáng
xìng
yǒu
tíng
qián
guì
xiāng
shū
gēn
biān
shì
rèn
fēng
sòng
liáng

译文

今年中秋的天气竟好似重阳一般,幸好庭院前有桂花飘香。我守着书册没什么俗事烦扰,任凭那风雨送来阵阵凄凉。

逐句剖析

"中秋天气似重阳":今年中秋的天气竟好似重阳一般,

# 重阳: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旧时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现又定为老人节。,天气:气候。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多种气象要素综合显示的大气状况。

"幸有庭前桂子香":幸好庭院前有桂花飘香。

# 桂子:桂花。,幸有:本有,正有。

"书册根边无一事":我守着书册没什么俗事烦扰,

# 根:四库本作眼。

"任他风雨送凄凉":任凭那风雨送来阵阵凄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中秋》是南宋诗人王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前两句点明中秋时节的天气如同重阳,在略带遗憾中笔锋一转,庆幸庭前有桂子飘香,营造出秋日清雅的氛围。后两句描述诗人守着书册,无事可扰,任凭外界风雨带来凄凉,展现出闲适自得、淡泊世事的心境,在节令变化中传递出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这首诗将节令特征与个人情志巧妙融合,体现了诗人的诗歌风格,虽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其淡泊超脱的情感表达具有感染力,被收录于多部诗词选集,展现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功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学者

王柏(1196?~1274),南宋学者。字会之,一字伯会,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其父及大父皆从学于朱熹、吕祖谦。王柏少慕诸葛亮之为人,自号长啸,后更号鲁斋。从朱熹再传弟子何基问学,质实勤苦。其先后主讲于金华丽泽书院与天台上蔡书院。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赐谥文宪。王柏对天文历算、地理博物、文字音韵、诗词书画均有深入研究,尤精于经史,著作甚富。著有《书疑》《诗疑》《鲁斋王文宪公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中秋》由南宋诗人王柏创作于13世纪。当时,诗人通过描述中秋时节的物候特征,借此展现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诗中“书册根边无一事”暗含其晚年潜心治学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节令题材诗。全诗描绘了中秋天气、庭前桂子飘香等景象,展现秋日清雅意境,流露出作者闲适自得、淡泊世事的心境,将节令特征与个人情志巧妙融合。

2. 写作手法

对比:“中秋天气似重阳,幸有庭前桂子香”,将中秋时节的天气与重阳进行对比,一般中秋应是秋意渐浓、月朗风清,而此诗中秋天气却似重阳,在这种反差中,以略带遗憾的中秋天气反衬出桂子飘香带来的慰藉,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也为后文诗人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

3. 分段赏析

第一、二句“中秋天气似重阳,幸有庭前桂子香”:开篇诗人以“中秋天气似重阳”,将中秋与重阳的天气进行类比,暗含着对时光流转的微妙感慨,在不经意间透露出岁月悄然更迭的意味。紧接着“幸有庭前桂子香”,以“桂子香”这一典型意象强化中秋特质。桂子飘香,为画面增添了清雅的气息,从嗅觉角度丰富了诗歌意境。此句与后文“风雨送凄凉”在感官上形成鲜明对比,一香一凉,初步营造出一种既略带萧瑟又不失清雅的氛围。在语言上,平实自然,却精准地勾勒出中秋时节的独特景致与诗人内心的细微感触。第三、四句“书册根边无一事,任他风雨送凄凉”:“书册根边无一事”,描绘出诗人守着书册,闲适安然的状态,侧面反映出其晚年潜心治学的生活。而“任他”二字尤为精妙,凸显出诗人豁达超脱的胸襟,任凭外界风雨交加,带来凄凉之感,内心却不为所动,有着自己的精神坚守。在结构上,前两句写景是“起”与“承”,此两句抒怀为“转”与“合”,遵循传统绝句起承转合的章法,自然流畅地将节令特征与个人情志相融合,使诗歌主旨得以升华。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语言简练,借自然景物传达作者内心情感,凸显中秋节特殊意义。诗人描写中秋天气、桂子香气与风雨凄凉之景,将个人情感融入节日氛围,使读者在领略中秋景致时,能与之产生情感共鸣。诗中简洁而深刻的描绘,让读者于细腻文字间,体悟中秋节蕴含的情思,以及离乡怀亲之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柏《送立斋入闽哭久轩》

下一篇:宋·王柏《宿宝峰呈玉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