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哉颜子":颜回何等贤德,
"好学独称":唯有他以好学被称扬。
"既竭吾才":他倾尽才华钻研学问,
"欲罢不能":求道之心从未衰减。
"不贰不迁":心志专一不改其道,
"庶乎亚圣":堪称为“亚圣”之典范。
"一箪一瓢":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
"不幸短命":却英年早逝令人叹惋。
南宋学者
王柏(1196?~1274),南宋学者。字会之,一字伯会,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其父及大父皆从学于朱熹、吕祖谦。王柏少慕诸葛亮之为人,自号长啸,后更号鲁斋。从朱熹再传弟子何基问学,质实勤苦。其先后主讲于金华丽泽书院与天台上蔡书院。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赐谥文宪。王柏对天文历算、地理博物、文字音韵、诗词书画均有深入研究,尤精于经史,著作甚富。著有《书疑》《诗疑》《鲁斋王文宪公集》等。
1. 写作手法
用典:“一箪一瓢”典出《论语·雍也》中孔子对颜回的称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典故凸显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虽生活清苦(仅靠一筐饭、一瓢水度日),仍能坚守志向、不改其乐。“不贰不迁”化用《论语·雍也》中孔子评价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的典故。意为颜回能克制情绪(不迁怒于人),且不重复犯错(不贰过),体现了其修养与克己的品格。诗中借此将颜回推许为仅次于圣人的“亚圣”。
2. 分段赏析
“贤哉颜子,好学独称”以“贤哉”起笔,直指颜回(颜子)在儒家传统中的典范地位,强调其“好学”特质被后世独尊的认可。“既竭吾才,欲罢不能”既暗含诗人对自身才思枯竭的感慨,又以颜回“欲罢不能”的求学状态为参照,形成双重意蕴,凸显学问追求的执着性。“不贰不迁,庶乎亚圣”通过“不贰”(专注)与“不迁”(坚定)的并置,概括颜回治学态度的纯粹性,“庶乎亚圣”则赋予其接近圣人的道德高度,呼应儒家对“复圣”的定位。“一箪一瓢,不幸短命”以简笔勾勒颜回安贫乐道的生活图景,同时以“不幸”点明其早逝的结局,将物质匮乏与精神丰盈的对比推向极致。
上一篇:宋·宋自逊《满江红·愁感》
下一篇:宋·王柏《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