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ào
shàng
shū
biàn
shī
sān

朝代:宋作者:吴泳浏览量:1
zhì
quǎn
fèi
hàn
yuè
huáng
yún
jiāng
tiān
jiāng
huái
jiā
mén
shǒu
yān
cháng
quàn
jiǎn
zào
kǒu
wèi
yán
zǎo
shǐ
使
yán
xíng
jiā
mén
gèng
ān
quán

译文

狂犬对着中原的月亮狂吠,黄色的阴云遮蔽了江淮的天空。江淮地区是我们家国的门户,守卫这片土地有什么可犹豫选择的呢。妻子曾劝减灶示弱,如同子女对母亲般恳切进言。如果早听从这些建议并施行,我们的家国门户会更加安全。

逐句剖析

"猘犬吠汉月":狂犬对着中原的月亮狂吠,

"黄云塞江天":黄色的阴云遮蔽了江淮的天空。

"江淮我家门":江淮地区是我们家国的门户,

"守地何择焉":守卫这片土地有什么可犹豫选择的呢。

"妇尝劝减灶":妻子曾劝减灶示弱,

"苦口为母言":如同子女对母亲般恳切进言。

"早使言得行":如果早听从这些建议并施行,

"家门更安全":我们的家国门户会更加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赵尚书无辩诗(其三)》为宋末元初吴泳所作五言律诗。首联以“猘犬吠月”“黄云塞天”的肃杀意象,暗喻外敌侵扰下江淮的危殆局势;颔联将江淮比作“家门”,以反问强调守卫边疆的必行之责;颈联借“减灶”典故,以“妇劝母”的隐喻暗指良策未被采纳的遗憾;尾联直抒胸臆,慨叹若早纳谏言则家国更安。全诗融典故与现实于一体,语言沉郁凝练,既勾勒出宋末江淮防务的严峻图景,也寄寓了对决策失误的反思与家国命运的深切忧虑,是乱世中士人忧国情怀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吴泳(1181?~1275?),南宋文学家。字叔永,号鹤林,潼川(今四川三台)人。嘉定元年进士,在理宗入朝,历任秘书丞、秘书少监、起居舍人、权刑部尚书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不避权贵。吴泳兼擅文与诗词,为文典丽,所拟制诰与洪咨夔齐名。《全宋词》收其词37首,其中生日词与寿词写得情景真切。代表作有《水龙吟·寿李长孺》等。著有《鹤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猘犬吠汉月,黄云塞江天”以“猘犬”喻外敌、“汉月”象征中原政权,借“黄云塞江”的压抑景象暗喻战争阴云笼罩,在比喻与环境描写中勾勒危亡局势;颔联“江淮我家门,守地何择焉”将江淮比作“家门”,以生活化比喻凸显其战略地位,“何择焉”的反问句式强化守卫边疆的必然性,隐含对退缩态度的驳斥,句式转换中见责任之重;颈联“妇尝劝减灶,苦口为母言”化用“减灶诱敌”典故,“妻劝夫”恳切如“母劝子”,“苦口”既见诚恳亦含未被采纳的无奈,典故与隐喻结合,为军事策略讨论注入历史纵深感与委婉讽喻;尾联“早使言得行,家门更安全”以假设句式直抒胸臆,将江淮安危与决策正误直接关联,“早使”“更”强化对纳谏的呼唤,情感由沉郁转向痛切,收束全诗对战略失误的反思与家国命运的忧思。全诗四句四联各有侧重,绘景、明责、议策、抒怀层层推进,善用典故、比喻与反问,于沉郁凝练的语言中,完成对时局、责任、策略的多维思考,尽显宋末士人以诗论政的现实关怀与家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泳《寿张亨泉提刑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吴泳《寿史石泉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