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股花多上粉须":双翅轻振沾满花粉,
"趁衙去计未全疏":匆匆赶赴“蜂衙”,计划周密从无疏漏。
"蜜脾一点香先透":蜜巢中一滴蜜香悄然透出,
"万斛醍醐总不如":纵有万斛醍醐,也比不上这淳朴的甘露。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1. 分段赏析
“两股花多上粉须”,首句聚焦蜜蜂采蜜的动态细节。“两股”(双翅)与“粉须”(触角)的描写,既刻画出蜜蜂身体构造的精巧,又暗示其穿梭花丛的繁忙。“花多”二字点明环境,暗含对自然丰饶的赞叹。诗人以白描手法勾勒出蜜蜂劳作的画面,语言质朴却充满生机。“趁衙去计未全疏”,此句以拟人化手法赋予蜜蜂以社会性。“趁衙”暗用典故,将蜂群比作古代官员按时“上衙”办公,既诙谐地表现蜜蜂采蜜的规律性,又暗含对秩序与职责的肯定。“计未全疏”则进一步强化蜜蜂的智慧——它们的生存策略始终周密,呼应前句展现其生存智慧。“蜜脾一点香先透”,“蜜脾”是蜜蜂酿蜜的器官,诗人以“一点”与“香先透”形成反差:看似微小的积累,却能释放出穿透性的芬芳。此处既写实(蜂蜜的香气),又隐喻积少成多的哲理,暗含对持之以恒精神的褒扬。“万斛醍醐总不如”,末句以夸张对比收束全诗。“醍醐”是佛教中象征精粹的乳酪,诗人用“万斛”(极言数量之多)的醍醐,反衬蜜蜂之蜜的珍贵。这一对比不仅凸显蜜蜂劳动成果的价值,更暗含对平凡中见伟大的礼赞——最朴素的劳作,亦可超越世俗眼中的珍稀之物。
上一篇:宋·释宝昙《答张以道》
下一篇:宋·释宝昙《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