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óng
yín
·
·
huái
西
chóng

朝代:宋作者:卢祖皋浏览量:1
huì
chāng
shàng
piān
zhōu
nián
zuì
西
shān
liú
guāng
yòu
shì
gōng
chū
shì
ān
liú
bàn
qiān
jiāng
shān
mǎn
chuān
yān
cǎo
xūn
fēng
huái
chǔ
niàn
sāo
hèn
yuǎn
xǐng
rén
lán
gān
wài
shuí
huái
怀
yǒu
lóng
yàn
qíng
chuān
luó
xiāng
qíng
jié
zūn
qián
tóng
shì
tiān
zhǎng
chí
táng
cuì
yīn
tíng
yuàn
guī
wèn
míng
nián
méi
xīn
yuè
zhào
rén
chù

译文

会昌湖上的小船,好几年没在西山路上沉醉了。时光又流转到此时,初次换上端午的官衣,石榴花正半开。千里的江山,满川如烟的青草,南风吹拂着淮楚大地。想起《离骚》的怨恨已遥远,独醒的屈原早已逝去,栏杆之外,谁人与我共怀古。也有鱼龙灯舞表演。晴朗的江面热闹非凡、有华美的服饰、歌声和鼓乐。同有思乡的情怀和节令的意绪,酒樽前都是,漂泊天涯的旅人。池塘里绿水上涨,庭院中绿荫浓密,归乡的日期依然没有准信。问明年的这一夜,一弯新月,将会照在人的什么地方。

逐句剖析

"会昌湖上扁舟":会昌湖上的小船,

"几年不醉西山路":好几年没在西山路上沉醉了。

"流光又是":时光又流转到此时,

"宫衣初试":初次换上端午的官衣,

"安榴半吐":石榴花正半开。

"千里江山":千里的江山,

"满川烟草":满川如烟的青草,

"薰风淮楚":南风吹拂着淮楚大地。

"念离骚恨远":想起《离骚》的怨恨已遥远,

"独醒人去":独醒的屈原早已逝去,

"阑干外":栏杆之外,

"谁怀古":谁人与我共怀古。

"亦有鱼龙戏舞":也有鱼龙灯舞表演。

"艳晴川、":晴朗的江面热闹非凡、

"绮罗歌鼓":有华美的服饰、歌声和鼓乐。

"乡情节意":同有思乡的情怀和节令的意绪,

"尊前同是":酒樽前都是,

"天涯羁旅":漂泊天涯的旅人。

"涨渌池塘":池塘里绿水上涨,

"翠阴庭院":庭院中绿荫浓密,

"归期无据":归乡的日期依然没有准信。

"问明年此夜":问明年的这一夜,

"一眉新月":一弯新月,

"照人何处":将会照在人的什么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龙吟·淮西重午》是宋代卢祖皋创作的一首端午怀古词。上阕以“会昌湖扁舟”起笔,追忆往昔醉饮之乐,转笔写当下“宫衣初试”“安榴半吐”的端午新景,暗含时光流逝之叹;后借“离骚恨远”“独醒人去”直抒对屈原的追思,以“阑干外,谁怀古”的诘问,暗讽世人沉溺享乐、忘却忧国之思。下阕描绘“鱼龙戏舞”“绮罗歌鼓”的热闹场景,与“天涯羁旅”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归期无据”“新月照人”的结句,将漂泊之愁与家国之思交织,余韵悠长。全词以端午时令为依托,融个人身世之叹与家国情怀于一体。语言凝练含蓄,“涨绿池塘”“一眉新月”等意象清丽婉约,情感层层递进,由追昔到抚今,由怀古到伤己,最终落笔于迷茫怅惘,体现了南宋文人典型的婉约风格与深沉忧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卢祖皋(1179?~1225后),南宋词人。字申之,又字次夔,号蒲江居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庆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职。卢祖皋尤工乐府,“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其诗语意清新,颇能生动地描绘出村居景趣。其词今存近百首,用词造句清新秀丽,长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风格与周邦彦、姜夔接近,为格律词派重要作家。《庙山道中》《贺新郎·挽住风前柳》等均为佳作。著有《蒲江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首句“会昌湖上扁舟,几年不醉西山路”,以“扁舟”意象开篇,勾勒往昔醉游之乐,“几年不醉”暗含时光流逝、旧欢难再的怅惘。“流光又是”三句,通过“宫衣初试”“安榴半吐”的端午新景,以乐景衬哀情,暗写年华更迭、故地重游的孤寂。“千里江山”三句,由近及远,以“满川烟草”“薰风淮楚”的苍茫景象,烘托出词人漂泊江湖的苍凉心境。“念离骚恨远”三句,借屈原典故直抒胸臆,“独醒人去”暗讽世人沉醉,“阑干外,谁怀古”的诘问,将个人忧思升华为对家国命运的怅惘。下阕“亦有鱼龙戏舞”转写眼前节庆盛况,“艳晴川、绮罗歌鼓”的热闹与上阕的苍凉形成强烈反差,“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三句却陡然转折,点出“天涯羁旅”的本质。“涨绿池塘”三句,以“涨绿”“翠阴”的细腻描绘,将归期无望的愁绪融入景物,“归期无据”直白道出漂泊之苦。结尾“问明年此夜”三句,借“一眉新月”的意象,将对未来的未知与漂泊的怅惘融入月色。“照人何处”的茫然设问,将思乡之愁、身世之叹推向无尽的惆怅,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卢祖皋《谒金门·兰棹举》

下一篇:宋·卢祖皋《瑞鹤仙·眉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