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uǎn
láng
guī
·
·
yáng
lóu
wài
luò
huā
fēi

朝代:宋作者:魏夫人浏览量:1
yáng
lóu
wài
luò
huā
fēi
qíng
kōng
chuí
fān
huí
shǒu
tiān
yān
juǎn
cuì
wēi
lóu
shàng
bìn
chéng
guī
wèi
yǒu
duàn
hún
rěn
xià
wēi
tóng
yīn
yuè
yǐng

译文

夕阳西下,高楼之外,落花在飘飞。晴朗的天空一片湛蓝,仿佛向四面低垂。远去的船帆回首眺望时,已然远在天涯。一缕孤零零的炊烟在青翠的山色中升腾、萦绕。楼上的这位羁旅之人啊,两鬓已生出丝丝白发。归家的日期至今仍渺茫难期。愁肠寸断,实在不忍心走下那高高的楼梯。梧桐树荫下,月亮的影子正悄悄地移动。

逐句剖析

"夕阳楼外落花飞":夕阳西下,高楼之外,落花在飘飞。

"晴空碧四垂":晴朗的天空一片湛蓝,仿佛向四面低垂。

"去帆回首已天涯":远去的船帆回首眺望时,已然远在天涯。

"孤烟卷翠微":一缕孤零零的炊烟在青翠的山色中升腾、萦绕。

"楼上客":楼上的这位羁旅之人啊,

"鬓成丝":两鬓已生出丝丝白发。

"归期未有期":归家的日期至今仍渺茫难期。

"断魂不忍下危梯":愁肠寸断,实在不忍心走下那高高的楼梯。

"桐阴月影移":梧桐树荫下,月亮的影子正悄悄地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阮郎归》是宋代女词人魏夫人创作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夕阳西沉,落花纷飞,晴空万里却只见孤帆远逝、炊烟袅袅。楼上的游子已是两鬓斑白,却不知何时才能归家。这份乡愁如此沉重,让人连下楼都不忍心,只能望着月光下梧桐树影默默发呆。这首词突破了传统闺阁诗词的局限,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写出了宦游在外的真实感受,既表达了个人思乡之情,也反映了宋代女性在随亲迁徙中的精神困境,展现了当时女性文学的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魏夫人(1041?~1099?),宋代词人。名玩,字玉汝,襄阳(今属湖北)人。宰相曾布之妻,因夫贵初封瀛国夫人,后封鲁国夫人,人称魏夫人。魏夫人擅长作词,风格婉约,与李清照齐名。朱熹称“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她的词大多描写离情别绪,这大约与曾布多次被贬谪在外有关,感同身受,故表现得颇为真切深沉。其词也有“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这类轻快活泼的篇章,笔墨生动传神。代表作品有《江城子·春恨》《菩萨蛮·红楼斜倚》。著有《魏夫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代女性常因各种原因离乡的时期。当时魏夫人跟随做官的丈夫四处奔波,这种生活经历让她的创作突破了传统闺阁诗词的局限。词中描写的旅途愁思,反映了女性在身份转变过程中的内心挣扎。那个时代的女性文学,由于战乱、随家人迁徙等原因,开始从写闺房情思的短篇,逐渐发展出涉及家国情怀的长篇作品,展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也是一首羁旅词。全词通过暮春黄昏时登楼远望的场景,抒发了女子因离人久别未归而产生的深切思念与孤寂哀愁。

2. 写作手法

以景结情:结尾“桐阴月影移”通过月光移动的细微动态,暗示伫立之久,愁思之深。全句没有直接抒情,却通过桐树下月光移动的静谧画面,让读者自然感受到诗人独坐无眠的孤寂。

3. 分段赏析

上片写暮春黄昏之景:开篇“夕阳楼外落花飞”以凋零的落花点明时节,也暗含青春流逝的哀愁;“晴空碧四垂”的广阔晴碧反衬出人物的渺小与孤独。接着“去帆回首已天涯”借远去的帆影暗示离人已远隔天涯,而“孤烟卷翠微”中一缕孤烟缠绕山色,既勾勒出苍茫暮色,又以“孤”字显露出主人公的寂寥心境,景中隐现人影却未直言,含蓄深沉。下片直抒孤寂离情:“楼上客,鬓成丝”点明主人公因长久思念而鬓发如霜,非指年老,实为“相思令人老”的煎熬;“归期未有期”五字道尽无望的等待,平实却锥心。结尾“断魂不忍下危梯”以“断魂”直写肝肠寸断之苦,“不忍”更显凭栏痴望的执念;末句“桐阴月影移”借桐树荫下月影的悄然移动,暗示她从黄昏伫立至夜深,时光流逝中,无尽的等待与孤独皆凝于此景,不言愁而愁意弥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魏夫人《减字木兰花·落花飞絮》

下一篇:宋·魏夫人《菩萨蛮·红楼斜倚连溪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