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飞絮":花儿飘落,柳絮飞舞。
"杳杳天涯人甚处":远在天涯的人在哪里呢。
"欲寄相思":想要寄托相思之情。
"春尽衡阳雁渐稀":春天将尽,衡阳的大雁渐渐稀少。
"离肠泪眼":因离别而肝肠寸断,泪眼汪汪。
"肠断泪痕流不断":伤心到肝肠寸断,眼泪还流个不停。
"明月西楼":明月照着西楼。
"一曲阑干一倍愁":每走过一段阑干,愁绪便增添一分。
北宋词人
魏夫人(1041?~1099?),宋代词人。名玩,字玉汝,襄阳(今属湖北)人。宰相曾布之妻,因夫贵初封瀛国夫人,后封鲁国夫人,人称魏夫人。魏夫人擅长作词,风格婉约,与李清照齐名。朱熹称“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她的词大多描写离情别绪,这大约与曾布多次被贬谪在外有关,感同身受,故表现得颇为真切深沉。其词也有“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这类轻快活泼的篇章,笔墨生动传神。代表作品有《江城子·春恨》《菩萨蛮·红楼斜倚》。著有《魏夫人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全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暮春时节,因思念远方之人而产生的种种愁绪,营造出孤寂、惆怅的氛围,表达了女子对远方爱人深深的思念、离别的愁苦以及孤独寂寞之感,充满哀怨。
2. 写作手法
起兴:开篇以“落花飞絮”起兴,借暮春残景引发女子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同时暗喻人生的聚散无常。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以“落花飞絮”起兴,借暮春时节残败之景,暗喻人生恰似这飞花飘絮,聚散无定。“杳杳天涯人甚处”,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远在天涯的人,“杳杳”强调了距离的遥远和音信的渺茫,“人甚处”则直接表达出对对方所在之处的关切和疑惑,奠定了全词思念与惆怅的基调。“欲寄相思”点明词人想要将思念传递给远方的人。然而,“春尽衡阳雁渐稀”,大雁在古代常被用来传递书信,雁稀意味着传递相思的途径也变得艰难,进一步强化了词人的无奈和惆怅。下阕:“离肠泪眼。肠断泪痕流不断”,这两句直白地描绘女子的悲痛,“离肠”“肠断”强调离别之痛,“泪眼”“泪痕”突出伤心程度,直抒胸臆,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她的哀怨。“明月西楼。一曲阑干一倍愁”,描绘了一幅明月照在西楼,词人倚着栏杆的画面。明月增添了夜晚的孤寂,西楼象征着女子的幽居,独倚阑干更显孤独,“一曲阑干一倍愁”形象地写出愁绪随着阑干的曲折而层层加深,使愁绪具象化,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巧妙运用“减字木兰花”词牌的格律特征,凭借精炼的叠字与工整的对仗形式,赋予全词一种独特的音律美感,亦勾勒出如在眼前的画面。特别是“一曲”与“一倍”这两组数量词的鲜明对照,将词人内心深处的愁绪渲染得淋漓尽致。
上一篇:宋·卫宗武《贺南塘得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