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zhēng
huí
zhōng
èr
jué

朝代:宋作者:张舜民浏览量:1
qīng
tóng
xiá
wéi
zhōu
shí
cóng
jūn
jiǔ
huí
bái
shā
shā
xuě
jiāng
jūn
xiū
shàng
wàng
xiāng
tái

译文

青铜峡里有一条通往韦州的路,十个人出发从军,只有九个人能够回来。白骨堆积如沙,沙又像雪一样,将军啊,请你不要再上望乡台了。

逐句剖析

"青铜峡里韦州路":青铜峡里有一条通往韦州的路,

# 韦州路:过青铜峡由中宁鸣沙通向同心韦州的山间小道。,青铜峡:古称上河峡,在今宁夏青铜峡市青铜峡镇。两山相夹,黄河经其间。

"十去从军九不回":十个人出发从军,只有九个人能够回来。

"白骨似沙沙似雪":白骨堆积如沙,沙又像雪一样,

"将军休上望乡台":将军啊,请你不要再上望乡台了。

# 将军休上望乡台:宁夏地方志均作“凭君莫上望乡台”(凭,请;请求),此从其他宋诗版本。望乡台,古代从军不归或旅人流落异地,因怀念家乡而登上眺望家乡的高台。一说为冥界的“望乡台”,此用以隐指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征回途中二绝(其二)》是宋代诗人张舜民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通过“十去从军九不回”的夸张手法,突出了战争的高死亡率。后两句以“白骨似沙沙似雪”的比喻,营造出荒凉凄惨的战场氛围,而“将军休上望乡台”则委婉地劝诫将军不要徒增思乡之愁,暗示战争的徒劳和无意义。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随军西征途中所见的惨状,通过“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等诗句,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画家

张舜民(1044?~?),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治平进士,官襄乐令。因作诗嘲讽边事,被贬为监郴州酒税。元祐初,以司马光荐,任监察御史,累擢吏部侍郎。崇宁初,坐元祐党,谪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其慷慨喜论事,以刚直敢言称。张舜民的诗多表现出对国事民生的关切,如《打麦》描绘了农民劳作辛苦。其慷慨喜论事,善为文,南宋初晁公武谓“其文豪重有理致,而最刻意于诗”。代表作品有《画墁集》《孤愤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句“青铜峡里韦州路”,描绘了荒凉险峻的景物形象,青铜峡是地名,韦州路是征途,暗示征战的艰苦环境。“青铜峡里”强调地势险恶,“韦州路”指代漫长征途,景物苍凉。第二句“十去从军九不回”,运用夸张手法展现人物形象,用数字“十去九不回”强调参军者只有廖廖几人可以回家。这句直接点明士兵的悲惨命运,形象地突出战争的残酷,主题直白有力。作者表达了对普通士兵的悲悯与同情。第三句“白骨似沙沙似雪”,运用比喻手法,将遍地白骨比喻成沙子和雪,景物形象栩栩如生。“白骨似沙”强调数量之多,“似雪”则突出白骨的触目惊心,比喻使战争惨象更直观。表达技巧上,重复“沙”字强化了视觉,增强了对战争残酷性。第四句“将军休上望乡台”,针对人物形象提出劝诫,“将军”指代将领,“休上望乡台”意为别去思念家乡。诗人看透思乡之情只会加剧痛苦,这种克制反而比直抒悲情更有感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舜民《郴州送许叔献员外赴道州》

下一篇:宋·张舜民《夜闻刘宫苑舟中琵琶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