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íng

朝代:宋作者:张舜民浏览量:1
jiāng
gāo
yíng
huǒ
huī
huī
réng
jiě
chuān
穿
lián
diǎn
dàn
jiàn
shí
zēng
xián
shēng
chù
tài
bēi
wēi
yuè
míng
gǎn
xiàng
xīng
zhōng
luàn
tiān
hēi
piān
néng
fēi
jīn
fēn
míng
zhī
nián
piāo
zhào
guī

译文

江边的流萤发出来的亮光本来就明亮,它们穿过帘子,飞落在“我”的衣襟上,点亮我的衣襟。只希望现在能增添一些情致意趣,不要嫌弃它们出生的地方太过低微。在明月明亮的时候萤火虫竟敢在群星中穿梭,在天黑的时候能在雨中飞行。今天萤火虫分明知道我要离去,不知流萤是否知道漂泊异乡的我哪一年才能回家。

逐句剖析

"江皋萤火故煇煇":江边的流萤发出来的亮光本来就明亮,

# 煇煇:一作辉辉,光耀的样子。,江皋:江岸,江边地;指江中。 水边之地。《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王逸注:“泽曲曰皋。”

"仍解穿帘夜点衣":它们穿过帘子,飞落在“我”的衣襟上,点亮我的衣襟。

"但取见时增意思":只希望现在能增添一些情致意趣,

# 见时:现时、当时。

"莫嫌生处太卑微":不要嫌弃它们出生的地方太过低微。

# 卑微:传萤为腐草所化。《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章为萤。”

"月明敢向星中乱":在明月明亮的时候萤火虫竟敢在群星中穿梭,

"天黑偏能雨里飞":在天黑的时候能在雨中飞行。

"今日分明知我去":今天萤火虫分明知道我要离去,

"何年漂泊照吾归":不知流萤是否知道漂泊异乡的我哪一年才能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萤》是北宋张舜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押微韵。这首诗以萤火虫为描写对象,通过对萤火虫发光、穿帘、飞行等习性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萤火虫的灵动与顽强。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萤火虫的喜爱与赞美,更借萤火虫抒发了诗人对自身漂泊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画家

张舜民(1044?~?),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治平进士,官襄乐令。因作诗嘲讽边事,被贬为监郴州酒税。元祐初,以司马光荐,任监察御史,累擢吏部侍郎。崇宁初,坐元祐党,谪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其慷慨喜论事,以刚直敢言称。张舜民的诗多表现出对国事民生的关切,如《打麦》描绘了农民劳作辛苦。其慷慨喜论事,善为文,南宋初晁公武谓“其文豪重有理致,而最刻意于诗”。代表作品有《画墁集》《孤愤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江皋萤火故煇煇,仍解穿帘夜点衣”:“江皋”点明了萤火虫的活动地点,“故煇煇”生动地描绘出萤火虫闪烁明亮的光芒,“故”字赋予萤火虫一种灵性,仿佛它们是故意展示自己的美丽。“仍解穿帘夜点衣”则进一步描写萤火虫的活泼可爱,它们不仅能发光,还能穿过帘子在夜里点缀衣服,增添了一份生活情趣。“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由对萤火虫的描写过渡到对人生的思考。诗人认为,只要能在相见时增添一些情致意趣,就不必嫌弃萤火虫出生地的低微。这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以外在条件来评判事物,而是注重其内在的价值和带来的美好感受。“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这两句是对萤火虫勇敢精神的赞美。“月明敢向星中乱”,在明月高悬、群星闪烁的夜晚,萤火虫竟敢在星中穿梭,毫不畏惧。“天黑偏能雨里飞”,在天黑下雨的不利环境下,萤火虫依然能够飞行,表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勇敢无畏的精神。诗人借萤火虫来表达自己对困难和挑战的无所畏惧,以及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这两句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诗人感慨萤火虫仿佛知道自己即将离去,发出“何年漂泊照吾归”的疑问,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归乡的期盼。这里的“漂泊”不仅是身体上的流浪,更是心灵上的孤独与彷徨。萤火虫的光芒在黑暗中给人带来希望,诗人希望在自己漂泊的生活中,也能有一丝温暖和指引,照亮自己归乡的路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舜民《度秦岭》

下一篇:宋·张舜民《北湖集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