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六月水如汤":柳江的六月,江水热如沸汤,
"江边荔枝红且黄":江边的荔枝,一片通红泛黄。
"摘时须是带枝叶":采摘时一定要带着枝叶,
"满盘璀璨堆琳琅":满满一盘璀璨,好似堆砌着美玉琳琅。
北宋文学家、画家
张舜民(1044?~?),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治平进士,官襄乐令。因作诗嘲讽边事,被贬为监郴州酒税。元祐初,以司马光荐,任监察御史,累擢吏部侍郎。崇宁初,坐元祐党,谪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其慷慨喜论事,以刚直敢言称。张舜民的诗多表现出对国事民生的关切,如《打麦》描绘了农民劳作辛苦。其慷慨喜论事,善为文,南宋初晁公武谓“其文豪重有理致,而最刻意于诗”。代表作品有《画墁集》《孤愤吟》。
1. 分段赏析
“柳江六月水如汤”一句以夸张手法点明时令与地域特征。“六月”点出荔枝成熟的时节,“水如汤”将江水比作沸腾的汤水,虽未直接写气温,却通过江水的灼热感,侧面烘托夏日的酷热难耐,为荔枝生长的热烈环境埋下伏笔,语言通俗而富有表现力。“江边荔枝红且黄”承接前句,聚焦描写对象。“红且黄”状写荔枝成熟时的色彩,红色与黄色交织,既展现果实的饱满艳丽,又暗示不同成熟度的层次感,画面感鲜明。此句以简洁的色彩铺陈,将江边荔枝林的繁盛之态跃然纸上,暗含对丰收的喜悦之情。“摘时须是带枝叶”转向采摘细节的刻画。“须是”二字强调采摘时保留枝叶的必要性,既符合荔枝保鲜的实际需求(枝叶可延缓果实脱水),又隐含对果实完整性的珍视。诗人以看似平淡的叙述,记录当地特有的采摘习俗,于细节中见生活智慧。“满盘璀璨堆琳琅”以比喻收束全诗,强化视觉冲击。“璀璨”“琳琅”均指美玉的光华,此处将装盘的荔枝比作珍宝堆砌,既呼应前句“红且黄”的色彩描写,又通过夸张的修辞,极写荔枝果实的晶莹剔透、鲜美诱人。“满盘”二字则暗示丰收的量感,与前文“江边”的大面积种植形成呼应。此句虽未直接写味觉,却以视觉的华美引发读者对荔枝美味的联想,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收束全篇。
上一篇:宋·张舜民《秋暮书怀》
下一篇:宋·张舜民《宣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