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高翥浏览量:1
zhěn
xīn
liáng
gōng
zuì
mián
jiào
lái
fēng
rán
shān
yún
dài
chóng
chóng
gōng
shù
míng
qiū
diān
mǎn
jìn
bēi
chóu
hǎo
jié
xiū
kàn
liǎng
bìn
huàn
liú
nián
shuāng
xīng
huí
shī
chī
ér
děng
róng
cháng
zhāi
xiù
qián

译文

枕着初秋的凉意醉意入眠,醒来后周遭景物已透出凄凉。山间云雾携着雨水层层叠叠汇聚,宫殿旁的树木在秋风中沙沙作响,树叶纷纷飘落。斟满一杯酒以酬谢这美好佳节,莫要去看双鬓斑白感叹岁月流逝。牛郎织女双星回转施舍恩泽,痴情儿女们仍在等待,而我作为异乡客长久斋戒于绣佛之前。

逐句剖析

"一枕新凉供醉眠":枕着初秋的凉意醉意入眠,

"觉来风物已凄然":醒来后周遭景物已透出凄凉。

"山云带雨重重合":山间云雾携着雨水层层叠叠汇聚,

"宫树鸣秋叶叶颠":宫殿旁的树木在秋风中沙沙作响,树叶纷纷飘落。

"满进一杯酬好节":斟满一杯酒以酬谢这美好佳节,

"休看两鬓换流年":莫要去看双鬓斑白感叹岁月流逝。

"双星回施痴儿等":牛郎织女双星回转施舍恩泽,痴情儿女们仍在等待,

"容我长斋绣佛前":而我作为异乡客长久斋戒于绣佛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夕》是南宋高翥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点明七夕时节的秋意,醉眠后的恍惚中,醒来所见风物皆带“凄然”之感,奠定全诗清冷孤寂的基调,暗含对时光易逝、氛围萧瑟的敏感。颔联描绘出七夕之日并非晴朗浪漫,而是阴雨连绵、秋风萧瑟的景象。“重重合”“叶叶颠”的动态,强化了环境的压抑与不安,呼应首联“凄然”,将个人心境融入自然景致。颈联直抒胸臆,承认岁月在鬓发间留下的痕迹,却选择“休看”,体现对流年的无奈接受,而非悲叹,暗含一种豁达的自遣。尾联则明确表达自己愿远离纷扰,在清苦修行中度过,以淡泊心境对抗外界的热闹与凄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高翥(1170~1241),南宋诗人。字九万,号菊涧,余姚(今属浙江)人。孝宗时游士,壮年游历东南之地,暮年归隐临安西湖,落寞以终。高翥工诗,风格近于晚唐,在江湖派中颇有才情。其诗婉转流畅,气象浑厚。七绝擅长以平易自然的诗句写出寻常不经意的景色,七律爽利而能工致。黄宗羲赞许其为“千年以来”余姚之“诗祖”。代表作品有《杂兴》《秋日》《晓出黄山寺》等。著有《菊涧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一枕新凉供醉眠,觉来风物已凄然”,由醉眠初醒的慵懒,转向对秋日凄清景象的怅然。“一枕新凉”点明七夕时节的秋意,醉眠后的恍惚中,醒来所见风物皆带“凄然”之感,奠定全诗清冷孤寂的基调,暗含对时光易逝、氛围萧瑟的敏感。颔联“山云带雨重重合,宫树鸣秋叶叶颠”,借秋景的萧瑟,深化凄清孤寂的情绪“山云带雨”“宫树鸣秋”描绘出七夕之日并非晴朗浪漫,而是阴雨连绵、秋风萧瑟的景象。“重重合”“叶叶颠”的动态,强化了环境的压抑与不安,呼应首联“凄然”,将个人心境融入自然景致。颈联“满进一杯酬好节,休看两鬓换流年”,由对节俗的敷衍,转向对时光流逝的坦然与自嘲。“酬好节”点明七夕,却以“满进一杯”的简单动作带过,无欣喜之感;“休看两鬓”则直抒胸臆,承认岁月在鬓发间留下的痕迹,却选择“休看”,体现对流年的无奈接受,而非悲叹,暗含一种豁达的自遣。尾联“双星回施痴儿等,容我长斋绣佛前”,超脱世俗情爱,表达对孤寂修行生活的甘愿。“双星”指牛郎织女,世人皆盼其相会,诗人却称等待者为“痴儿”,显露出对世俗七夕情爱主题的疏离;“容我长斋绣佛”则明确表达自己愿远离纷扰,在清苦修行中度过,以淡泊心境对抗外界的热闹与凄然,情感归于宁静超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高翥《三峰废寺》

下一篇:宋·高翥《冬日书怀用正甫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