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ng
huái
怀
jiù

朝代:宋作者:高翥浏览量:1
shǒu
kōng
tíng
mǎn
zhēn
zhuó
jiǔ
bái
tóu
xiōng
sān
nián
bié
qīng
yǎn
jiāo
yóu
zuì
kàn
kuí
liú
huái
怀
jiù
shì
chán
yīng
sǔn
mèng
xiàng
shí
chī
jué
jīn
chóu
jué
sāo
xiē
lǎo

译文

独自守着空荡的庭院,日色将暮,斟满浑浊的酒,不必再买新酿。白发兄弟已三年未见,各自漂泊。昔日知交如今音信全无。醉眼望着葵花与石榴,追忆往事,馋念故乡的樱桃与春笋,梦中重回旧屋。往日执着成痴,如今只剩愁苦断肠,唯有独自诵读《离骚》,慰藉此身老朽。

逐句剖析

"独守空庭日欲晡":独自守着空荡的庭院,日色将暮,

# 守:一作安。

"满斟浊酒不须沽":斟满浑浊的酒,不必再买新酿。

"白头兄弟三年别":白发兄弟已三年未见,各自漂泊。

"青眼交游一字无":昔日知交如今音信全无。

"醉看葵榴怀旧事":醉眼望着葵花与石榴,追忆往事,

"馋思樱笋梦吾庐":馋念故乡的樱桃与春笋,梦中重回旧屋。

"向时痴绝今愁绝":往日执着成痴,如今只剩愁苦断肠,

"自读离骚些老夫":唯有独自诵读《离骚》,慰藉此身老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重五日怀旧》是南宋诗人高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独饮空庭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兄弟离散、故交零落的孤寂之痛与思乡之情。首联以“日欲晡”“浊酒”点明黄昏独酌的苍凉氛围;颔联“白头兄弟”“青眼交游”对仗,直写三年未见手足、故友音讯全无的悲慨;颈联借“葵榴”与“樱笋”的对比,暗藏怀旧伤今、梦归故庐的深沉眷恋;尾联以“痴绝”到“愁绝”的情感,最终以读《离骚》自况,将个人愁思与屈原的孤愤相连,深化了端午悼屈的传统文化内涵。全诗语言质朴自然,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高翥(1170~1241),南宋诗人。字九万,号菊涧,余姚(今属浙江)人。孝宗时游士,壮年游历东南之地,暮年归隐临安西湖,落寞以终。高翥工诗,风格近于晚唐,在江湖派中颇有才情。其诗婉转流畅,气象浑厚。七绝擅长以平易自然的诗句写出寻常不经意的景色,七律爽利而能工致。黄宗羲赞许其为“千年以来”余姚之“诗祖”。代表作品有《杂兴》《秋日》《晓出黄山寺》等。著有《菊涧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独守空庭日欲晡,满斟浊酒不须沽”,“独守空庭”一个“独”字,既是空间上的孤寂,庭院空旷无人相伴,也是情感上的落寞;“日欲晡”交代时间已近黄昏,夕阳西下的昏暗感与“空庭”的寂寥相互映衬,营造出孤寂氛围。“满斟浊酒不须沽”,写诗人自斟自饮,既暗示了生活的简朴,更暗含无人共饮的怅然,节日本应是亲友相聚之时,此处却只有诗人一人对酒,点明了孤独感。颔联“白头兄弟三年别,青眼交游一字无”承接首联的孤独感,具体交代“独”的缘由。“白头兄弟三年别”,点出与同辈亲人已分别三年,时光流逝中,亲情因距离而疏离;“青眼交游一字无”,则写曾经投以青眼(表示敬重与亲近)的友人,如今连一封书信都未曾寄来。“三年别”的长久与“一字无”的疏淡形成对照,既写尽亲友离散的现实,也暗含对人情冷暖的感慨。两句直抒胸臆,将思乡念亲之情与对交游冷落的失落直白道出。颈联“醉看葵榴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由情入景,借节令景物触发回忆。“醉看葵榴”,端午时节葵花盛放、石榴火红,本是热闹的节令标志,诗人却在醉眼中观看,景物因“醉”而朦胧,恰如记忆的模糊;“怀旧事”则点出景物引发的联想,往昔端午与亲友共赏葵榴的热闹场景。“馋思樱笋”,樱桃与竹笋是春夏之交的应季食材,诗人对其的“馋思”,实则是对故乡生活细节的眷恋;“梦吾庐”则将这份眷恋推向深处,在梦中回到家乡老屋。两句以眼前景勾连往昔事与故乡梦,用往昔的温馨反衬当下的孤寂,情景交融。尾联“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将情感推向深沉。“向时痴绝今愁绝”,对比今昔心境:从前或许有执着的天真(“痴绝”),如今却只剩无尽的愁绪(“愁绝”),暗含岁月流逝中理想消磨、境遇变迁的感慨。“自读离骚些老夫”,则呼应端午纪念屈原的习俗,诗人独自诵读《离骚》,以屈原的忧愤寄托自身的孤寂。“些”是《离骚》中常见的语气词,此处既扣合节日背景,又将个人的愁绪与历史的苍凉感相连,使孤独不再限于个人,更添一层对人生与世事的深沉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高翥《庐山道中》

下一篇:宋·高翥《秋晚即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