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春夜雨":春夜的雨淅淅沥沥下着,
"有客渡江来":有位客人乘船渡江而来。
"世事攒眉说":说起世事,我们不禁皱眉叹息,
"乡谈信口开":聊起家乡,便毫无顾忌地用方言畅谈。
"晚肴供苦笋":晚餐准备了苦笋,
"时果荐青梅":还摆上应季的青梅。
"甚欲浇离恨":多想借酒浇灭离别的愁绪,
"呼镫拨酒醅":于是连忙点亮灯烛,拨开酒瓮斟满酒浆。
南宋诗人
高翥(1170~1241),南宋诗人。字九万,号菊涧,余姚(今属浙江)人。孝宗时游士,壮年游历东南之地,暮年归隐临安西湖,落寞以终。高翥工诗,风格近于晚唐,在江湖派中颇有才情。其诗婉转流畅,气象浑厚。七绝擅长以平易自然的诗句写出寻常不经意的景色,七律爽利而能工致。黄宗羲赞许其为“千年以来”余姚之“诗祖”。代表作品有《杂兴》《秋日》《晓出黄山寺》等。著有《菊涧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访友寄情诗。此诗描绘了春夜雨中乡友冒雨渡江来访,主客二人共叙乡情的情景。
2. 写作手法
烘托:“萧萧春夜雨”,以“春夜雨”的背景烘托乡友冒雨来访的情谊。淅沥夜雨本易生孤寂之感,却因乡友的到来打破沉寂,雨景的清冷与主客相聚的暖意形成映衬,既凸显了重逢的难得,也让共叙乡情的氛围更显真挚浓厚。白描:“晚肴供苦笋”“呼灯拨酒醅”等句,以简练直白的笔墨勾勒待客场景,不事雕琢地呈现出菜肴的朴素与备酒的动作。寥寥数语,既刻画出诗人清贫的生活境况,又展现招待乡友时的真诚坦率,于平淡中传递出主客间无需虚饰的深厚情谊。对比:“世事攒眉说”与“乡谈信口开”形成对比。前者写谈及世事时眉头紧锁的凝重情态,后者描叙乡音闲谈时随口畅言的自在之态,通过神情与言语状态的反差,凸显出乡情对人精神的慰藉,以及乡友相聚时无需掩饰的轻松氛围。
3. 分段赏析
首联“萧萧春夜雨,有客渡江来”以景衬情,开篇用“萧萧”二字描绘春夜细雨的绵密声响,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此时“有客渡江来”的消息打破雨夜的宁静,既点明乡友远道而来的事件,又以雨景的朦胧烘托出归人到来的惊喜,春雨本易添愁,此处却因客至而添喜,景与情的对照已见诗人对乡友的期待。颔联“世事攒眉说,乡谈信口开”转向两人的交谈场景。“攒眉说”写二人谈及世事时的皱眉蹙额,隐含对人间纷扰的感慨;“信口开”则转写乡谈时的随意自然,无需刻意修饰。两种状态的对比,既见久别重逢的真挚,既有对现实的关切,更有卸下防备的轻松,乡音流淌间满是久别后的畅快。颈联“晚肴供苦笋,时果荐青梅”聚焦饮食细节。“苦笋”“青梅”皆是春末夏初的寻常物产,诗人特意选取这两种质朴的食材,既符合乡居生活的真实场景,又暗含“以苦为甘”的生活意趣。主人家随意端出家常菜肴,没有珍馐美馔的刻意,却让相聚更显温暖亲切,平凡中见深情。尾联“甚欲浇离恨,呼镫拨酒醅”直抒胸臆。“甚欲”二字写出诗人急切想要借酒消愁的心情,而这“离恨”并非怨怼,而是因相聚短暂引发的珍惜,今日的欢谈、共餐终将结束,明日又将分离。于是“呼镫拨酒醅”的动作里,既有对当下相聚的珍视,又隐含对下次相聚的期待,将“喜”与“惜”交织,情感更显深沉。
上一篇:宋·高翥《春日杂兴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高翥《江居晓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