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shàng

朝代:宋作者:高翥浏览量:1
qīng
mén
wài
fàng
chuán
shí
jìn
qīng
hán
liàn
huā
xià
xiào
shēng
rén
gòng
liǔ
biān
qiáng
yǐng
yàn
chū
fēi
xiǎo
fēng
dìng
táng
shòu
xiāng
lián
mài
féi
zuì
shān
chūn
gèng
hǎo
lái
xiān
qiǎn
mèng
hún
guī

译文

在清波门外放船的时候,整日里微微的寒意缠绕着客人的衣裳。花丛下传来欢声笑语,人们相互交谈,柳树边船桅的影子旁,燕子刚刚开始飞翔。早晨的风不停歇,棠梨花显得消瘦,夜里的雨连绵不断,荠菜和麦子长得肥硕。最想念故乡山里的春天更加美好,昨夜梦中魂魄已先回到故乡。

逐句剖析

"清波门外放船时":在清波门外放船的时候,

"尽日轻寒恋客衣":整日里微微的寒意缠绕着客人的衣裳。

"花下笑声人共语":花丛下传来欢声笑语,人们相互交谈,

"柳边樯影燕初飞":柳树边船桅的影子旁,燕子刚刚开始飞翔。

"晓风不定棠梨瘦":早晨的风不停歇,棠梨花显得消瘦,

"夜雨相连荠麦肥":夜里的雨连绵不断,荠菜和麦子长得肥硕。

"最忆故山春更好":最想念故乡山里的春天更加美好,

"夜来先遣梦魂归":昨夜梦中魂魄已先回到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湖上》是南宋高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春日西湖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的前两联描绘了诗人在清波门外放船时所见的春日景象,如轻寒缠绕、花下欢笑、柳边燕飞等,展现出西湖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宁静美好。后两联则通过描写晓风中棠梨的消瘦和夜雨后荠麦的肥硕,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最后,诗人由眼前的春景联想到故乡山里的春天更加美好,不禁在梦中魂归故里,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体现了南宋诗歌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高翥(1170~1241),南宋诗人。字九万,号菊涧,余姚(今属浙江)人。孝宗时游士,壮年游历东南之地,暮年归隐临安西湖,落寞以终。高翥工诗,风格近于晚唐,在江湖派中颇有才情。其诗婉转流畅,气象浑厚。七绝擅长以平易自然的诗句写出寻常不经意的景色,七律爽利而能工致。黄宗羲赞许其为“千年以来”余姚之“诗祖”。代表作品有《杂兴》《秋日》《晓出黄山寺》等。著有《菊涧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清波门外放船时,尽日轻寒恋客衣。”首联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诗人在清波门外放船,“尽日轻寒恋客衣”描绘出整日里微微的寒意缠绕着客人的衣裳,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惆怅。“花下笑声人共语,柳边樯影燕初飞。”颔联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花丛下人们欢声笑语、相互交谈,柳树边船桅的影子旁燕子刚刚开始飞翔。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展现了西湖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宁静美好,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活力。“晓风不定棠梨瘦,夜雨相连荠麦肥。”颈联通过描写晓风中棠梨的消瘦和夜雨后荠麦的肥硕,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晓风不定”表现出早晨风的轻柔和不稳定性,“棠梨瘦”则赋予了棠梨一种娇弱的美感;“夜雨相连”描绘了夜雨的连绵不断,“荠麦肥”则表现出荠菜和麦子在雨水滋润下的茁壮成长。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最忆故山春更好,夜来先遣梦魂归。”尾联由眼前的春景联想到故乡山里的春天更加美好,“最忆”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夜来先遣梦魂归”则通过梦境的形式,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无法抑制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高翥《西湖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高翥《宿囊山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