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yàn
dàng
shān
shǒu
·
·
líng
fēng

朝代:宋作者:徐照浏览量:1
lái
xián
rèn
yóu
zōng
shuí
zhòng
páng
shù
què
zhē
shān
shàng
fēng
tán
qián
chén
shí
lòu
rén
qín
chōng
qiáo
shuō
xiān
qiáo
xiǎn
yīn
zài
shàng
fēng

译文

我来到这里没有说一句话,悠闲地辨认着昔日游览的踪迹。是谁种下了路旁的树木,却把山上的山峰给遮挡住了。深潭干涸,水下的石头露了出来,我站立在此处,惊飞了禽鸟。樵夫说仙桥那个地方很险峻,因此又想起了在上封的情景。

逐句剖析

"我来无一语":我来到这里没有说一句话,

"闲认昔游踪":悠闲地辨认着昔日游览的踪迹。

"谁种路傍树":是谁种下了路旁的树木,

"却遮山上峰":却把山上的山峰给遮挡住了。

"潭干沉石露":深潭干涸,水下的石头露了出来,

"人立去禽冲":我站立在此处,惊飞了禽鸟。

"樵说仙桥险":樵夫说仙桥那个地方很险峻,

"因思在上封":因此又想起了在上封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雁荡山八首·灵峰》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开篇以“我来无一语,闲认昔游踪”点明重游灵峰的情景,中间两联“谁种路傍树,却遮山上峰。潭干沉石露,人立去禽冲”细致描绘路旁树木、山中险峰、干涸深潭、惊飞禽鸟等景色,通过对景物的刻画展现灵峰的独特风貌,尾联借樵夫所言“仙桥险”引发对“上封”之地的遐想。全诗以简洁质朴的笔触,勾勒出雁荡山灵峰清幽奇绝的景致,既体现出诗人对灵峰景色的欣赏喜爱,也暗含旧地重游的感怀之情,展现出自然清新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爱好喝茶、游山水,一生未仕,布衣终身。徐照诗学晚唐,与徐玑、翁卷、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宗姚合、贾岛,讲究炼字,形成清瘦新巧的诗风,但题材较为狭窄,刻意苦吟。他是“永嘉四灵”中最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宿翁灵舒幽居期赵紫芝不至》《题翁卷山居》《促促词》等较有名。著有《芳兰轩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我来无一语,闲认昔游踪”两句直抒重游灵峰时的状态。“我来无一语”生动刻画诗人静默无言的神态,凸显其沉浸于旧地重游的思绪之中;“闲认昔游踪”的“闲”字,既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在的心境,又表明他饶有兴致地寻觅往日足迹,为全诗奠定了怀旧与闲适的基调。“谁种路傍树,却遮山上峰”以疑问起笔,描写路旁树木与山中险峰。“谁种”二字赋予自然现象以思索的趣味,仿佛在探寻是谁种下了这些树木;“却遮”巧妙点明树木生长繁茂,意外遮蔽了山峰,在平淡的叙述中展现出灵峰独特的景致变化,暗含对自然造化的惊叹。“潭干沉石露,人立去禽冲”是对灵峰环境中潭水、沉石、禽鸟的描写。“潭乾沉石露”直白地描绘出潭水干涸,水下的石头显露出来的景象,以静态画面展现灵峰的清幽;“人立去禽冲”则通过写诗人站立时惊飞禽鸟的动态场景,以动衬静,进一步烘托出此地的静谧,一动一静间尽显灵峰的清幽野趣。“樵说仙桥险,因思在上封”借樵夫之口展开联想。“樵说仙桥险”引入他人话语,增添叙述的层次感,同时为灵峰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因思在上封”则由仙桥之险引发对“上封”之地的遐思,使诗歌意境得到拓展,余韵悠长,展现出诗人在游览过程中思绪的延伸与内心的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徐照《送徐玑》

下一篇:宋·徐照《湘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