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lián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徐照浏览量:1
luó
gài
chū
shōu
wǎn
yīn
fēi
xiǎo
chén
lián
péng
zhāi
xià
liú
kōng
bǐng
xiàng
chuán
qián
tàn
shuǐ
shēn

译文

荷叶层层像伞盖般刚刚收起,天色已染上黄昏的阴翳,野鸭突然惊飞掠过水面,惊得鱼群慌忙潜入水底。采莲人摘下饱满的莲蓬,留下中空的茎秆在手中,将它举到船头探入水中,丈量此刻的潭水深浅。

逐句剖析

"罗盖初收晚日阴":荷叶层层像伞盖般刚刚收起,天色已染上黄昏的阴翳,

"野凫飞起小鱼沉":野鸭突然惊飞掠过水面,惊得鱼群慌忙潜入水底。

"莲蓬摘下留空柄":采莲人摘下饱满的莲蓬,留下中空的茎秆在手中,

"把向船前探水深":将它举到船头探入水中,丈量此刻的潭水深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莲曲(其二)》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以“罗盖初收”“野凫飞起”勾勒出傍晚荷塘的动态画面,暮色渐浓与水鸟惊飞的对比暗含渔人劳作对自然的影响;后两句聚焦“莲蓬摘下”“探水深”的细节,通过空莲柄与船前测水的动作,展现采莲人经验性与实用性的生存智慧。全诗以白描手法捕捉劳动场景的细微变化,通过野凫、游鱼与采莲人的动静呼应,呈现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关联。诗人以简练笔触将田园劳作转化为充满生命观察的诗意空间,在质朴的日常中寄托对自然规律的体察,具有清新隽永的意境与含蓄隽永的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爱好喝茶、游山水,一生未仕,布衣终身。徐照诗学晚唐,与徐玑、翁卷、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宗姚合、贾岛,讲究炼字,形成清瘦新巧的诗风,但题材较为狭窄,刻意苦吟。他是“永嘉四灵”中最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宿翁灵舒幽居期赵紫芝不至》《题翁卷山居》《促促词》等较有名。著有《芳兰轩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罗盖初收晚日阴”一句以“罗盖”喻荷叶层叠如伞盖,暮色中渐次收拢,暗示采莲人收工时分的动态过程。“晚日阴”三字既点明时间推移至黄昏,又以天光渐暗的阴翳色调,烘托出荷塘由喧闹归于静谧的氛围。此句以自然物象的闭合与光线变化双重隐喻,暗含人对自然的干预与昼夜交替的规律。“野凫飞起小鱼沉”承接前句光影变幻,通过“飞起”与“沉”两个反向动作,呈现生态链的微妙牵动:荷叶收拢打破水面遮蔽,惊起飞凫打破空中平衡,鱼群则因水面波动下潜躲避。诗人以简笔勾勒生物链的连锁反应,既展现自然生态的敏感脆弱,又以“野凫”“小鱼”的灵动反衬采莲作业对环境的影响,暗含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莲蓬摘下留空柄”聚焦采莲动作的细节特写,“摘”字点明劳动核心,而“空柄”的留存颇具深意——既暗示莲子已被采撷的收获事实,又保留莲藕与荷塘的连接。此句以“空”字为眼,形成物质收获与空间留存的张力,暗藏采莲人取之有度的生存智慧,为下文探水深埋下伏笔。“把向船前探水深”收束于人物动作的实用性:将莲柄作天然测量工具,通过茎秆的浮力判断水深。此句以“探”字串联起劳动经验与自然规律,莲柄的物理特性被转化为实用工具,既展现劳动人民因地制宜的智慧,又以莲柄的“空”呼应前句,形成从收获到测量的行为闭环,在劳作细节中寄托对自然规律的深刻体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徐照《山中寄翁卷》

下一篇:宋·徐照《贫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