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君仙隐占龙山":我羡慕您如仙人般隐居在龙山,
"爱君风度超人寰":更钦佩您的风度气质超越凡尘。
"手移仙葩第一品":您亲手移栽的是桂花中的极品,
"布列竹篱松径间":将它们栽种在竹篱与松径之间。
"秋来月色转清好":入秋后,月色愈发清澈美好,
"秋半花蕊方斓斑":中秋时分,桂花的花蕊才绽放出斑斓的色彩。
"对花如在月宫里":面对这桂花,仿佛置身于月宫之中,
"谁道人境非天关":谁说人间胜景不似天界的门户。
"彻骨深薰真酷烈":桂花的香气浓郁刺骨,浓烈得沁入骨髓,
"可人佳态原幽闲":它那可爱的姿态,本就带着幽静闲适的气质。
"虽复施朱未嫌赤":即便为它染上朱红,也不觉得过于浓艳,
"定知邻女难同班":想来邻家的女子也无法与它并肩。
"闻说名园富奇丽":听说您家的名园中满是奇花异草,
"芬芳次第如循环":各种花香依次绽放,循环不断。
"丹心自与君子合":我一片赤诚之心,本就与您这样的君子心意相通,
"琼枝更许诸郎攀":您美好的桂树枝条,更允许我们这些后辈攀折。
"我亦生来有花痴":我天生便爱极了花草,
"每逢绝艳一解颜":每当见到绝美的花朵,便会展露笑颜
"知君百金重然诺":我知道您视千金重诺如等闲,
"和根遣送应不悭":连根带土送给我,想必您不会吝啬。
南宋理学家、文学家
袁燮(1144~1224),南宋理学家、文学家。字和叔,号絜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早年入读太学,淳熙年间进士及第,调任江阴尉,迁太学正,当时党禁兴起,因非议去职。后为礼部侍郎,与权相史弥远争和议,被罢官回乡。其文章淳朴质直,真气流溢,不事雕绘,近于自然。其学承陆氏心学,由“心即理”“仁义者人之本也”,推论出“天人一理”“君民一体”。清人有辑本《絜斋集》。另有《絜斋家塾书钞》《絜斋毛诗经筵讲义》。
1. 分段赏析
“羡君仙隐占龙山,爱君风度超人寰”,直接表达对友人隐居龙山的羡慕,用“仙隐”“超人寰”突出友人超凡的气质。接着“手移仙葩第一品,布列竹篱松径间”,写友人将桂花种在竹篱松径间,环境清幽,可见其对桂花的珍视与生活的雅致。“秋来月色转清好,秋半花蕊方斓斑”两句,描绘秋夜月下桂花半开的画面:月色澄澈,花色斑斓,画面清新自然。“对花如在月宫里,谁道人境非天关”由景及情,面对桂花竟觉身处月宫,质疑人间是否不如仙境,用“月宫”作比,强化桂花的超凡之美。“彻骨浓薰真酷烈,可人佳态原幽闲”从嗅觉和视觉写桂花:香气浓郁透骨,姿态优雅从容,细节生动。“虽复施朱未嫌赤,定知邻女难同班”用拟人手法,说桂花即使被点染得更红也不显突兀,肯定其与普通花卉不同,突出其独特出众。“闻说名园富奇丽,芬芳次第如循环”由桂花联想到其他名园花卉,虽名园芬芳不断,但笔锋一转,更显当前桂花的特别。“丹心自与君子合,琼枝更许诸郎攀”升华主题,指出桂花“丹心”与君子之心契合,“琼枝”可被“诸郎”攀折,暗喻君子之德值得传扬。结尾“我亦生来有花癖,每逢绝艳一解颜”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爱花的癖好,见绝美之花便喜笑颜开,情感真挚;“知君百金重然诺,和根遣送应不悭”则收束全诗,相信友人重诺,会连根赠送桂花,期待之情自然流露。
上一篇:宋·袁燮《与范总干》
下一篇:宋·袁燮《雨中度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