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ó
zhī

朝代:宋作者:晁说之浏览量:1
zuó
zhī
mèng
zhuī
jīn
zhī
chóu
néng
chí
zhī
shòu
xiè
yǒu
dàn
lìng
zhōng
xìn
kuī
dàn
lìng
zhōng
xìn
kuī
jiā
shān
běi
dǒu
shēn
hǎi
méi
kuài
jīng
zhuó
jiāo
xiā
chóng
xīng
xián
ān
yòng
zhī
nán
jiāng
duǎn
liú
cháng
hèn
shān
zhōng
hǎo
zài
shǔ
yǒu
chuán
zài
shū
guī
gāo
jiě
shì
yōu
lín

译文

昨天的日子,梦境可以追寻,今天的时光,忧愁却迟迟不散。日子交替逝去,又有什么要紧,只要不要让我丧失忠诚守信的品质。只要不要让我丧失忠诚守信的品质,家乡在北斗星指引的方向,我却身在海边。想要像切鲸鱼肉、斩蛟龙一样成就一番大事业已经不能实现了,这些带有腥咸味的虾虫,又怎么能去从事呢。稀疏的短发,难以承载长久的怨恨,好在山里还有与友人备鸡黍相会的约定。若有船载着书籍让我回去,友人的深情厚谊,能消解我隐居的愁思。

逐句剖析

"昨日之日梦可追":昨天的日子,梦境可以追寻,

"今日之日愁能迟":今天的时光,忧愁却迟迟不散。

"日之授谢亦何有":日子交替逝去,又有什么要紧,

"但莫令吾忠信亏":只要不要让我丧失忠诚守信的品质。

"但莫令吾忠信亏":只要不要让我丧失忠诚守信的品质,

"家山北斗身海湄":家乡在北斗星指引的方向,我却身在海边。

"脍鲸斫蛟既不得":想要像切鲸鱼肉、斩蛟龙一样成就一番大事业已经不能实现了,

"虾虫腥咸安用之":这些带有腥咸味的虾虫,又怎么能去从事呢。

"难将短发留长恨":稀疏的短发,难以承载长久的怨恨,

"山中好在鸡黍期":好在山里还有与友人备鸡黍相会的约定。

"有船载书复归去":若有船载着书籍让我回去,

"高谊解释幽林思":友人的深情厚谊,能消解我隐居的愁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昨日之日》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一首古体诗。主题为诗人通过感怀过往与当下,抒发漂泊中的愁绪、对忠信的坚守及怀才不遇的失意。首段写对昨日的追忆与今日的愁思,以时光流逝起兴;次段强调坚守忠信,反衬漂泊处境的无奈;三段写壮志难伸的苦闷与对家乡的思念;末段寄望于载书归去,借友人情谊稍解愁思。作品语言沉郁,将个人境遇与内心坚守融合,尽显乱世中士人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晁说之(1059~1129),北宋文学家。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进士,任兖州司法参军。元符三年知定州无极县。因上书获罪,罢监陕州集津仓。后以议论不合落职,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晁说之博极群书,精于《易》学,又工诗能文,善画山水。其《明皇打毬图》《思四明所居》或意存讽谕,或抒泄旅恨,句律谐婉,诗风清俊。其著述丰富,可惜在靖康之难时大多散失,今存文集《景迁生文集》20卷及笔记《晁氏客语》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昨日之日梦可追,今日之日愁能迟”,开篇以“昨日”与“今日”对比,将逝去的时光可在梦中追寻与当下的愁绪迟迟不散并置,既点出对过往的留恋,又直抒今日的愁苦,用时光的流转为全诗奠定感伤的基调,语言直白却饱含深情。“日之授谢亦何有,但莫令吾忠信亏”,承接“日”的意象,写日子交替逝去本无特别意义,唯有“忠信不亏”是心中坚守的底线。这里以时光的无常反衬“忠信”的恒定,凸显诗人在世事变迁中对品格的执着,让情感从个人愁绪升华为精神坚守。“但莫令吾忠信亏,家山北斗身海湄”,重复强调“忠信不亏”,既是对前句的呼应,也似自我警醒;紧接着以“家山在北斗方向”与“自身在海边”对比,一边是魂牵梦萦的故乡,一边是漂泊无依的处境,在坚守忠信的底色上,添上浓浓的思乡之愁。“脍鲸斫蛟既不得,虾虫腥咸安用之”,用“脍鲸斫蛟”比喻远大的抱负与建功立业的理想,“虾虫腥咸”则代指琐碎卑微的事务;理想难以实现,而周旋于琐事又非所愿,两句对比强烈,直白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与不甘。“难将短发留长恨,山中好在鸡黍期”,“短发”既写岁月流逝带来的衰老,也暗喻愁苦的深重,却“难留长恨”,显露出一丝无奈;好在山中还有与友人“鸡黍相会”的约定(“鸡黍期”化用友人相约的典故),为沉重的愁绪添了一抹温暖的寄托。“有船载书复归去,高谊解释幽林思”,以“有船载书归去”的期盼收束,既呼应开篇的“思归”,也显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而友人的“高谊”能消解隐居的孤寂,让这份归乡之愿多了一份人情的暖意,使全诗的情感在沉郁中透出一丝释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晁说之《缺门遇王三兄师文》

下一篇:宋·晁说之《岁暮绝句四首 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