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āo
téng
zhōu
liù
guān
táng

朝代:宋作者:晁说之浏览量:1
zēng
sān
xǐng
‌yú
wèi
néng
jūn
liù
guān
tiān
tāi
áo
sān
guān
miào
jūn
yòu
sān
zhī
yǒu
xià
sàn
kōng
diàn
chū
yǒu
réng
shí
shì
jiǎ
mèng
zàn
chí
chú
wàn
yuán
tuō
huàn
liáo
chéng
yuān
pào
zhōng
duān
xíng
yǐng
jiàn
chā
wéi
xīn
zhī
suǒ
miǎo
xīn
jìn
shí
gèng
zhǐ
zhī
gèn
wéi
shān
suí
guān
chù
fēi
jūn
xiāng
biān
wèi
yán
jūn
fāng
lǐng
jià
zhū
yán
zhī
wài
suǒ
shí

译文

曾子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我都未能做到,您的“六观”又是从何处领悟到的呢。天台宗让我领悟到“三观”的精妙,而您在此基础上又增至“六观”,更有自己深刻的收获。露水落下,聚散的现象都是空幻的,闪电出现,有无的状态依然是不真实的。生就像一场虚假的梦,人们只是暂时徘徊其中,世间万种因缘都依托于虚幻,如同戏剧一般。在清澈的水潭中,水泡升起但始终不离水的中部,端正地观察形影,能看到它们没有丝毫差错。这些现象都是从一颗心中生发出来的,然而这颗心如此深远,我几乎都难以认识它。还需要用“艮”卦所代表的静止来约束它,就像山一样安稳,随着观察的角度,要明白“离”卦所代表的光明并非只是表面的太阳。与您在紫陌边相遇,我所说的这些话,没有一句不是急切想要表达的。您正要跨越山岭,乘坐着红色的车驾前行,我这些话之外,您还能认识到什么呢。

逐句剖析

"曾子三省予未能":曾子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我都未能做到,

"夫君六观何自入":您的“六观”又是从何处领悟到的呢。

"天台敖我三观妙":天台宗让我领悟到“三观”的精妙,

"君又三之弥有得":而您在此基础上又增至“六观”,更有自己深刻的收获。

"露下聚散俱已空":露水落下,聚散的现象都是空幻的,

"电出有无仍不实":闪电出现,有无的状态依然是不真实的。

"一世假梦暂踟蹰":生就像一场虚假的梦,人们只是暂时徘徊其中,

"万缘托幻聊戏剧":世间万种因缘都依托于虚幻,如同戏剧一般。

"澄渊泡起不离中":在清澈的水潭中,水泡升起但始终不离水的中部,

"端形影见无差忒":端正地观察形影,能看到它们没有丝毫差错。

"兹惟一心之所发":这些现象都是从一颗心中生发出来的,

"邈乎此心近不识":然而这颗心如此深远,我几乎都难以认识它。

"更须止之艮为山":还需要用“艮”卦所代表的静止来约束它,就像山一样安稳,

"随其观处离非日":随着观察的角度,要明白“离”卦所代表的光明并非只是表面的太阳。

"与君相遇紫陌边":与您在紫陌边相遇,我所说的这些话,

"不谓我言无不急":没有一句不是急切想要表达的。

"君方度岭驾朱辂":您正要跨越山岭,乘坐着红色的车驾前行,

# 辂:一作轩。

"我言之外何所识":我这些话之外,您还能认识到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高藤州六观堂》是宋代诗人晁说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围绕“六观”这一主题展开,诗人先以曾子的“三省”对比友人的“六观”,引发对友人领悟“六观”的好奇。接着通过露、电等自然现象,阐述世间的聚散、有无都是虚幻不实的,进而联想到人生如梦。又以澄渊泡起、形影不离等现象,说明事物皆由心生,但又难以真正认识这颗心。随后提到要用“艮”和“离”卦的道理来约束和观察。最后诗人与友人在紫陌边相遇,急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担心友人即将远行,难以再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全诗充满了对心性、人生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困惑与对友人的关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晁说之(1059~1129),北宋文学家。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进士,任兖州司法参军。元符三年知定州无极县。因上书获罪,罢监陕州集津仓。后以议论不合落职,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晁说之博极群书,精于《易》学,又工诗能文,善画山水。其《明皇打毬图》《思四明所居》或意存讽谕,或抒泄旅恨,句律谐婉,诗风清俊。其著述丰富,可惜在靖康之难时大多散失,今存文集《景迁生文集》20卷及笔记《晁氏客语》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曾子三省予未能,夫君六观何自入”,以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引子,诗人自谦未能做到“三省”,进而对友人的“六观”产生好奇,询问友人从何处领悟“六观”。这两句通过对比,引发读者对“六观”的关注,为全诗的哲学思考做铺垫。“天台敖我三观妙,君又三之弥有得”,提到天台宗让诗人领悟到“三观”的精妙,而友人在此基础上增至“六观”且有更多收获。进一步强调了“六观”的独特性和友人的深刻领悟,丰富了诗歌关于心性认知的内容。“露下聚散俱已空,电出有无仍不实”,通过露水聚散、闪电有无的自然现象,形象地说明世间万物的空幻和不真实,为后文对人生和心性的思考提供具体的例证,使哲学思考变得更加直观。“一世假梦暂踟蹰,万缘托幻聊戏剧”,将一生比作虚假的梦,人们在其中暂时徘徊;将世间万缘比作戏剧,依托于虚幻。这两句深化了前文对世间万物空幻的描述,进一步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间因缘的看法。“澄渊泡起不离中,端形影见无差忒”,以澄渊中水泡升起和形影的关系,说明事物虽有其表象,但本质有一定的规律。水泡不离水的中部,形影无差错,暗示心与外物的关系虽复杂但也有迹可循,为后文对心的探讨做铺垫。“兹惟一心之所发,邈乎此心近不识”,指出前面所描述的现象都是从心中生发出来的,但这颗心却深远难测,诗人几乎难以认识它。这两句直接点明心性思考的核心问题,即对心的认知困难,深化了诗歌的哲学主题。“更须止之艮为山,随其观处离非日”,诗人提出要用“艮”卦代表的静止来约束心,像山一样安稳;同时要明白“离”卦代表的光明并非只是表面的太阳,即观察事物要深入本质。这两句引入卦象道理,为解决心性认知问题提供方法,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哲学内涵。“与君相遇紫陌边,不谓我言无不急”,诗人与友人在紫陌边相遇,急切地表达自己所说的内容都是重要的。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希望将自己的思考传达给友人的急切心情,使诗歌的情感更加真挚。“君方度岭驾朱辂,我言之外何所识”,友人正要跨越山岭,乘坐朱辂前行,诗人担心友人即将远行,难以再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对思想交流的重视,深化了诗歌关于思想交流和心性感悟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晁说之《二十二弟自常州寄翦刀及笔来作长句》

下一篇:宋·晁说之《过陕州赠苏仪掾仲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