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ng
diàn
殿
xué
shì
zèng
guāng
zēng
gōng
wǎn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晁说之浏览量:1
yuán
zhěn
qián
tàn
zhāng
fēi
zhàng
xià
yuàn
rén
yǒu
lèi
jīn
kān
yán
quǎn
shǐ
fāng
táo
fán
fén
gòng
jiē
dāng
níng
hèn
níng
wèn
qián
kūn

译文

马援临终前枕畔的悲叹仍在回响,张飞军帐中怨愤的余音仍未消散。古往今来英雄的泪水依然流淌,今日的哀恸却已难诉诸言语。豺狼般的奸佞之徒尚且仓皇逃窜,如玉的贤者却突遭焚毁的厄运。众人共叹君臣相得的遗憾与痛楚,又怎忍再追问这破碎的天地乾坤?

逐句剖析

"马援枕前叹":马援临终前枕畔的悲叹仍在回响,

"张飞帐下怨":张飞军帐中怨愤的余音仍未消散。

# 怨:四库本作冤。

"古人有余泪":古往今来英雄的泪水依然流淌,

"今日不堪言":今日的哀恸却已难诉诸言语。

"犬豕方逃格":豺狼般的奸佞之徒尚且仓皇逃窜,

"玙璠忽自焚":如玉的贤者却突遭焚毁的厄运。

"共嗟当宁恨":众人共叹君臣相得的遗憾与痛楚,

"宁复问乾坤":又怎忍再追问这破碎的天地乾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故资政殿学士特赠光禄大夫曾公挽辞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晁说之为悼念曾公所作挽辞中的第二首。全诗通过历史典故与象征意象的交织,表达对曾公功绩的追怀与时局动荡的悲慨。开篇两句借东汉名将马援与蜀汉猛将张飞的遗憾典故,暗喻曾公壮志未酬的悲情;三四句以古今对比,强化哀恸之情的时空纵深感。五六句通过“犬豕”与“玙璠”的意象反差,既批判小人当道的现实,又痛惜贤者陨落的悲剧。末尾两句以直抒胸臆的笔法,将个人哀思升华为对国运衰颓的深沉叩问,展现对时局无力回天的绝望。全诗语言凝练沉郁,善用典故与隐喻,在挽辞传统中融入家国情怀,既体现对曾公个人品格的追崇,亦折射南宋初年士人对乱世的集体忧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晁说之(1059~1129),北宋文学家。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进士,任兖州司法参军。元符三年知定州无极县。因上书获罪,罢监陕州集津仓。后以议论不合落职,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晁说之博极群书,精于《易》学,又工诗能文,善画山水。其《明皇打毬图》《思四明所居》或意存讽谕,或抒泄旅恨,句律谐婉,诗风清俊。其著述丰富,可惜在靖康之难时大多散失,今存文集《景迁生文集》20卷及笔记《晁氏客语》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马援枕前叹”​​以东汉名将马援临终前“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悲壮自誓为典,暗喻曾公壮志未酬的遗憾。马援“枕前叹”既是历史人物临终遗恨的具象化,又与后文张飞之怨形成时空呼应,暗示曾公与古代名将相似的悲剧命运。​​“张飞帐下怨”​​借蜀汉猛将张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的史书记载,隐喻曾公可能遭遇的部属离心或未竟之志。张飞“帐下怨”既象征武将的遗憾,又与首句马援的文臣悲叹构成对仗,暗含对曾公文武双全却难逃厄运的痛惜。​​“古人有余泪”​​通过“余泪”这一意象,将历史人物的悲情与当下悼亡情境联结。晁说之化用《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的悲壮场景,以“有余泪”强调哀恸的绵延性,暗示曾公之死触发了跨越时空的集体伤痛。​​“今日不堪言”​​直抒胸臆的收束句,以“不堪言”三字强化前文典故的感染力。此句既是对“古人余泪”的现实回应,又以留白手法暗示时局动荡下言语的无力,与陆游“此身合是诗人未”的沉痛异曲同工。“犬豕方逃格”​​“犬豕”喻指奸佞小人,“逃格”暗指逃避责任。此句化用《礼记·檀弓》“狐死正丘首”的意象,反讽乱世中宵小之徒的苟活,与后文“玙璠自焚”形成善恶对比,凸显对忠良蒙难的愤懑。​​“玙璠忽自焚”​​“玙璠”为上古美玉,象征贤者品格;“自焚”则暗用《楚辞·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的意象,喻指曾公高洁之质在乱世中遭毁灭。此句以玉碎之痛写忠魂陨落,较之潘岳《悼亡诗》“望庐思其人”的含蓄,更具震撼力。​​“共嗟当宁恨”​​“当宁”典出《尚书·说命》“允恭克让,旁招俊乂,列于庶位”,原指君王居丧时的悲痛。此句将个人悼亡升华为对君臣遇合的反思,与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慨叹同调,暗含对朝廷未能重用曾公的批评。“宁复问乾坤”​​以反诘作结,将悲情推向极致。“乾坤”本指天地秩序,此处暗喻南宋偏安的政局。诗人借屈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的迷惘,表达对时局崩坏的绝望,较之王维“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含蓄,更显沉痛决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晁说之《闻钟五更起行》

下一篇:宋·晁说之《春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