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羇离已三岁":漂泊在外已经三年了,
"几处幸容身":侥幸在几个地方勉强安身。
"有梦延秋雨":梦中仿佛秋雨绵绵不断,
"无言问虏尘":对着战乱的烟尘无话可说。
"伤今多难日":感伤如今这多灾多难的日子,
"忆我太平人":回忆起我曾是太平时代的人。
"雨露随行在":朝廷的恩泽随着帝王驻地而在,
"公卿几番新":朝廷大臣已经更换了好几批。
北宋文学家
晁说之(1059~1129),北宋文学家。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进士,任兖州司法参军。元符三年知定州无极县。因上书获罪,罢监陕州集津仓。后以议论不合落职,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晁说之博极群书,精于《易》学,又工诗能文,善画山水。其《明皇打毬图》《思四明所居》或意存讽谕,或抒泄旅恨,句律谐婉,诗风清俊。其著述丰富,可惜在靖康之难时大多散失,今存文集《景迁生文集》20卷及笔记《晁氏客语》1卷。
1. 分段赏析
首联:“羁离已三岁,几处幸容身”,这两句点明了作者漂泊的处境。“羁离”直接写出在外漂泊的状态,“已三岁”说明时间之久;“几处幸容身”则表现出漂泊中辗转多地,只能勉强找到安身之处的艰难。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长期漂泊的无奈与辛酸。颔联:“有梦延秋雨,无言问虏尘”,前句写作者在梦中似乎被秋雨牵引,秋雨萧瑟,常与愁绪相关,这里借秋雨的意象,将无形的愁思具象化;后句“虏尘”暗示战乱,作者面对战乱带来的动荡,却“无言”,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满含悲愤与无力,难以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沉重。颈联:“伤今多难日,忆我太平人”,“伤今”直接抒发对当下时局的感伤,“多难日”点出时代的动荡不安;“忆我太平人”则转向对过去的追忆,那时还是太平岁月里的人,今昔对比之下,更凸显出对现状的痛心和对往昔安稳的留恋,情感沉郁而真挚。尾联:“雨露随行在,公卿几番新”,“雨露”这里可理解为朝廷的恩泽,“行在”指帝王出行所居之地,意为朝廷的恩泽虽随帝王所在而存在;“公卿几番新”则写官场变动频繁。此联既隐含对朝廷的一丝期盼,又透露出对时局多变、人事更迭的感慨,进一步加深了全诗的无奈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