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án
jiā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1
xīn
chā
máo
yán
hóng
jǐn
槿
qiū
shēn
huáng
fēi
fēi
tān
tóu
shuǐ
kuò
zhōu
kǒu
fēng
hán
bái

译文

新近插上的红槿篱笆围绕着那茅草屋檐的农家屋舍,深秋时节,枯黄的树叶已经纷纷扬扬地飘落飞舞。滩头边,水面宽阔浩渺,一条孤独的小船向远处驶去,渡口处寒风凛冽,一只白鹭在那里啼叫着,显得十分凄凉。

逐句剖析

"新插茅檐红槿篱":新近插上的红槿篱笆围绕着那茅草屋檐的农家屋舍,

"秋深黄叶已飞飞":深秋时节,枯黄的树叶已经纷纷扬扬地飘落飞舞。

"滩头水阔孤舟去":滩头边,水面宽阔浩渺,一条孤独的小船向远处驶去,

"渡口风寒白鹭啼":渡口处寒风凛冽,一只白鹭在那里啼叫着,显得十分凄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田家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七言绝句。在这首诗里,张耒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萧索意味的田园秋景图。秋意渐深,枯黄的树叶于空中纷飞乱舞,肆意飘零。滩头处,水面开阔浩渺,寒意随着秋风肆意弥漫。一艘孤零零的小船,正缓缓驶向远方,渐行渐远,直至成为水天交接处的一个模糊小点。渡口边,寒风刺骨,唯有一只白鹭,瑟缩在寒水之畔,发出声声哀啼。那啼叫在西风的呼啸中愈发显得悲戚,仿佛饱含着无尽的落寞。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之中,仿佛能真切听到这夹杂在风声里的凄凉鸟啼,令人不禁心生寒意,周身泛起阵阵凉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新插茅檐红槿篱,秋深黄叶已飞飞”:开头两句展现了一幅田园景象。“新插茅檐红槿篱”,描绘出农家新搭建的茅檐和新插好的红槿篱笆,给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呈现出田园生活的质朴与安宁。“秋深黄叶已飞飞”,点明了时节是深秋,黄叶纷纷飘落,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这里的黄叶飞舞,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略带忧伤的基调。“滩头水阔孤舟去,渡口风寒白鹭啼”:后两句进一步描绘田园秋景的空旷冷落。“滩头水阔孤舟去”,滩头水面宽阔,一艘孤舟向远方驶去,孤舟远去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寂寞,仿佛它承载着某种离别的情绪,也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个体在面对未知世界时的渺小与孤独。“渡口风寒白鹭啼”,渡口处寒风凛冽,白鹭在寒风中啼叫,更增添了凄凉和寂寞的氛围。风寒的环境描写,强化了这种萧瑟之感,而白鹭的啼声,在空旷的渡口回荡,宛如一种哀鸣,让人心中涌起阵阵寒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山海》

下一篇:宋·张耒《柯山春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