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闲益高":风云闲静却愈显高远,
"旱色起诸岭":干旱的景象从群山间蔓延而起。
"施生泽未渥":本该润泽万物的雨水迟迟未降,
"晓气挟余冷":拂晓的寒气中还残留着冬日的凛冽。
"飞沙碜桃李":狂风裹挟沙尘啃噬桃李,
"碧草思耿耿":青翠的野草在焦渴中倔强挺立。
"麦根不走地":麦苗根系无法深入土壤,
"稻垄卧陈梗":稻田里倒伏着干枯的稻秆。
"蛟龙且偷安":蛟龙尚且贪图安逸潜伏,
"雷电势欲逞":雷电却似要冲破压抑的局势。
"悯农非我事":说怜悯农事并非我分内之事,
"刚复念闾井":但我终究还是牵挂着乡邻的生计。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1.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风云闲益高,旱色起诸岭”以简练笔触勾勒干旱背景,“闲”“益”二字暗含旱情持续加剧的无奈,“诸岭”的广阔视角强化了灾情的普遍性。“施生泽未渥,晓气挟余冷”进一步描写干旱对自然的影响,“泽未渥”直指雨水不足,“挟余冷”则通过触觉表现旱后清晨的萧瑟,语言质朴却画面感强烈。中间四句“飞沙碜桃李,碧草思耿耿。麦根不走地,稻垄卧陈梗”聚焦具体农作物的受损状态。“飞沙碜桃李”以动态的沙尘摧残花朵,突出干旱的残酷;“碧草思耿耿”拟人化描写,赋予野草以人的情感,暗示生机被压抑。“麦根不走地”“稻垄卧陈梗”则通过植物根系无法扎根、稻秆倒伏的细节,直观展现旱灾对农事的毁灭性打击,观察细致,表达深刻。后四句“蛟龙且偷安,雷电势欲逞”转入对自然力量的反思,“蛟龙”象征掌管降雨的神祇,“偷安”暗讽其不作为;“雷电势欲逞”则以即将爆发的雷电反衬当下无雨的焦灼,虚实结合,情感递进。“悯农非我事,刚复念闾井”收束全诗,表面否定对农民的同情,实则通过转折强调对乡间民生的深切挂念,语言含蓄却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底层百姓的关怀。
上一篇:宋·张耒《与潘仲达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张耒《寿阳楼下泊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