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1
jiē
xià
tóng
shù
fāng
fēi
xiū
suì
shí
jīng
bìng
fēng
sòng
qīng
qiū
niǎo
guī
wǎn
míng
chóng
xiǎng
jiàn
shōu
xiāo
xiāo
hán
chuī
zuò
shēn
chóu

译文

台阶下的梧桐树,花草的芬芳也已经消散。时节变换让患病的旅人感到心惊,​​风雨送走了清爽的秋天。归巢的鸟儿为何这么晚才回来,鸣叫的虫儿声音也渐渐停歇。萧瑟的寒意弥漫在黄昏,秋风吹起了深夜里的愁绪。

逐句剖析

"阶下梧桐树":台阶下的梧桐树,

"芳菲亦已休":花草的芬芳也已经消散。

"岁时惊病客":时节变换让患病的旅人感到心惊,

"风雨送清秋":​​风雨送走了清爽的秋天。

"栖鸟归何晚":归巢的鸟儿为何这么晚才回来,

"鸣虫响渐收":鸣叫的虫儿声音也渐渐停歇。

"萧萧寒色暮":萧瑟的寒意弥漫在黄昏,

"吹作夜深愁":秋风吹起了深夜里的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雨》是宋代张耒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秋雨为题材,描写了秋景:台阶下的梧桐树,芳菲已尽;风雨带来清秋,让病中的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归鸟晚归,鸣虫声渐歇,暮色中的寒意化作深夜的愁绪。诗歌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秋雨时节景物的细致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怅惘。语言质朴自然,情景交融,将秋日的萧瑟与诗人的愁情紧密结合,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阶下梧桐树,芳菲亦已休”以写景起笔,勾勒出秋日萧瑟之景。台阶下的梧桐树是常见的悲秋意象,“芳菲亦已休”点明百花凋零、香气消散的季节特征,暗含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感慨。诗人通过凝练的笔触,营造出清冷寂寥的氛围。颔联“岁时惊病客,风雨送清秋”,由景及人。时节变换让患病的诗人心生感触,“惊”字写出对时光匆匆的敏感;风雨交加中,清冷的秋天悄然来临,“送”字将风雨拟人化,既写自然时序,又暗合病中之人的凄凉心境。颈联“栖鸟归何晚,鸣虫响渐收”,聚焦秋日生灵:归巢的鸟儿迟迟未归,鸣叫的虫儿声音渐歇。“归何晚”含一丝关切,“响渐收”显万物沉寂,以动植物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渲染秋日的宁静与萧瑟,呼应“清秋”之意。尾联“萧萧寒色暮,吹作夜深愁”,以暮色中的寒意作结。“萧萧”摹写风声,“寒色暮”勾勒黄昏清冷之景;这萧瑟寒意仿佛被风吹入深夜,化作诗人心中的愁绪。情景交融,将秋日的凄清与病客的愁情融为一体,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理东堂隙地自种菜》

下一篇:宋·张耒《九月下旬有作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