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飞丝堕两悠飏":断了的蛛丝和飞走的虫儿双双在空中游荡,
# 悠飏:飞动的意思,形容虫飞和丝堕之后的飘荡之状。,丝堕:蛛网坠落。
"人意迟迟日共长":春日缓慢让人觉得难度的时光好长好长。
# 迟迟:日长而暖,这里偏重于长。语出《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草满庭门寂寂":春草长满庭院而门内寂然无声,
# 寂寂:静悄悄的。
"数棂窗日挂空堂":几缕阳光穿过窗棂照进空空的堂房。
# 空堂:空荡的厅房。,数:几,几缕。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描绘了春日里虫飞丝堕、人意迟迟、春草满庭、门庭寂静、日挂空堂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寂静、荒芜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春日闲居时的寂寞与孤独之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静景衬哀情,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多为静态,“春草满庭门寂寂”中满庭的春草、寂静的门庭,“数棂窗日挂空堂”中空堂、透过窗棂的日光等,通过这些静态景物,更衬托出诗人的寂寞与孤独,使情感表达更加突出。情景交融:此诗景中含情,“书事”含有“抒怀”的成分,从诗中摄取的小事细景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春日闲居的寂寞与孤独。
3. 分段赏析
首句“虫飞丝堕两悠扬”:描绘了断了的蛛丝和飞虫在空中飘荡的景象。“虫飞丝堕”营造出一种荒芜、衰败的氛围,暗示着万物的空落,也反映出诗人心灰意冷的心境。“悠扬”一词,写出虫飞丝堕后的飘荡状态,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孤寂的情感基调。次句“人意迟迟日共长”:“人意迟迟”表现出主人公的无聊与厌倦,“日共长”则强调春日漫长,将主人公在春日里百无聊赖、度日如年的感觉生动地展现出来,突出了其内心的孤寂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第三句“春草满庭门寂寂”:“春草满庭”描绘出庭院中春草茂盛的景象,而“门寂寂”则表明门内寂静无人,人迹罕至。春草的生长与门庭的寂静形成对比,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寂静与荒芜,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尾句“数棂窗日挂空堂”:承接上句,因门内无人,春日和煦的阳光只能透过窗棂投射在空荡荡的堂屋中。“空堂”与上句的“寂寂”相呼应,一个“挂”字,将日光映在堂上的形象描绘得逼真立体,强化了空间的空旷感,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4. 作品点评
《春日书事》在艺术上颇具特色。在语言方面,简洁质朴,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春日的景象,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与以静衬情运用娴熟,使情感与景物完美融合,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孤寂心境。从主题来看,诗人对自身寂寞孤独情感的表达细腻而真实,反映出特定时代背景下文人的心境。在张耒的诗作中,此诗体现了他善于捕捉细微景物并借此抒情的创作风格。
下一篇:宋·张耒《秋日登海州乘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