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ín
é
·
·
bié
qíng

朝代:宋作者:万俟咏浏览量:1
qiān
cǎo
jìn
chù
yáo
shān
xiǎo
yáo
shān
xiǎo
xíng
rén
yuǎn
shān
duō
shǎo
tiān
ruò
yǒu
qíng
tiān
lǎo
qíng
shuō
biàn
便
shuō
liǎo
shuō
liǎo
shēng
huàn
yòu
jīng
chūn
xiǎo

译文

繁茂的绿草绵延千里,绿草的尽头是远山。远远的山峰显得很小,远去的行人渐渐看不见,他们比这些山还要遥远?苍天啊要是有情感,苍天也会变成衰朽老汉,要是这种感情能用言传,千言万语也说不完。说不完啊,雄鸡一声唤来,又一个春晓,我的心仍在惊惶震颤。

逐句剖析

"千里草":繁茂的绿草绵延千里,

"萋萋尽处遥山小":绿草的尽头是远山。

# 萋萋:形容草盛的样子。

"遥山小":远远的山峰显得很小,

"行人远似":远去的行人渐渐看不见,

"此山多少":他们比这些山还要遥远?

"天若有情天亦老":苍天啊要是有情感,苍天也会变成衰朽老汉,

"此情说便说不了":要是这种感情能用言传,千言万语也说不完。

"说不了":说不完啊,

"一声唤起":雄鸡一声唤来,

# 一声:指鸡鸣。

"又惊春晓":又一个春晓,我的心仍在惊惶震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忆秦娥·别情》是南宋词人万俟咏创作的一首作品。在古典诗词中,惜别之作有很多。此首构思新颖别致。上片以碧草、远山烘托行人更远,来表现惜别深情。下片巧妙地将李贺两句诗融入词境,如同己出。全篇语言浅白自然,却饶有韵致,宛如一曲民歌。以苍茫意象与深婉情感交织,通过自然之景与人生之情的对照,抒写离别之痛与人生怅惘。全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李贺、李白等前人意境的化用,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构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万俟咏(?~?),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大梁词隐。哲宗元祐时以诗赋见称于时,但屡试不第。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万俟咏精通音律。其词审音辨律,造语典丽。其词原自分五体:应制、风月脂粉、雪月风花、脂粉才情、杂类。今所存词,多为应制之作。词作艺术成就较高,慢词学柳永,长于铺叙。言情抒怨的小令,辞语清丽,情意惋恻,韵味悠长。《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长相思》等均为佳作。著有《大声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构思新颖别致。以“千里草”“遥山小”的苍茫空间,与“天老”“春晓”的永恒时间,共同编织成一张无法挣脱的离愁之网。全篇语言浅白自然,却饶有韵致,宛如一曲民歌。

2. 分段赏析

上片“千里草”​​字面写草色连天,暗含“董”字(“千里草”合为“董”),或隐射历史兴衰(如东汉末年董卓之乱),但此处更偏向自然意象,以草色无边暗示离愁的绵延不绝。化用《诗经·小雅》“悠悠南行,召伯劳之”之“草萋萋”意境,强化荒芜苍凉之感。“遥山小”​​山峦在视野中逐渐渺小,既写空间距离的遥远,又暗含“行人”与家乡、故人的心理疏离。重复“遥山小”,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强化空间苍茫与情感沉重。​​下片“天若有情天亦老”​​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名句,将自然之“天”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属性,暗示离别之痛连天地亦难承受。与下句“此情说便说不了”呼应,形成情感张力:天尚会因情而老,而人的相思却难以言尽。​​“一声唤起,又惊春晓”​​以“春晓”点明时间流逝,暗含“春光易逝,离恨难消”的无奈。“唤起”或指被鸟鸣、钟声惊醒,从梦境回到现实,徒增怅惘,呼应“说不了”的未尽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万俟咏《卓牌儿(春晚)》

下一篇:宋·万俟咏《忆少年·陇首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