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上":人间如同天上一般。
"端楼龙凤灯先赏":端楼上的龙凤灯最先供人观赏。
"倾城粉黛月明中":全城的女子在明月下,
"春思荡":春心荡漾。
"醉金瓯仙酿":沉醉在金瓯所盛的美酒中。
"一从鸾辂北向":自从皇帝的车驾北去。
"旧时宝座应蛛网":旧时的宝座想必已结满蛛网。
# 网:一作纲。
"游人此际客江乡":此时游子客居在江边乡野,
"空怅望":徒然惆怅远望。
"梦连昌清唱":在梦中响起连昌宫的清越歌声。
"景龙门":景龙门,
"古酸枣门也":就是古代的酸枣门。
"自左掖门之东为城南北道":从左掖门向东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内大道,
"北抵景龙门":向北一直通到景龙门。
"自腊月十五日放灯":从腊月十五日起这里张挂花灯,
"纵都人夜游":任凭京城百姓夜间出游。
"妇女游者":出来游玩的妇女们,
"珠帘下邀住":在珠帘下的人邀请停下,
"饮以金瓯酒":用金瓯(盛酒)款待她们饮酒。
"有妇人饮酒毕":有位妇人喝完酒,
"辄怀金瓯":就把金瓯揣进了怀里。
"左右呼之":身边的侍从呼喊她,
"妇人曰":妇人解释说:
"妾之夫性严":我丈夫性情严厉,
"今带酒容":如今我带着醉容回去,
"何以自明":无法证明自己。
"怀此金瓯为证耳":揣着这只金瓯作为凭证罢了。
"隔帘闻笑声曰":珠帘后传来笑声说:
"与之":把金瓯给她吧。
"其词曰":那首词说。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万俟咏(?~?),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大梁词隐。哲宗元祐时以诗赋见称于时,但屡试不第。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万俟咏精通音律。其词审音辨律,造语典丽。其词原自分五体:应制、风月脂粉、雪月风花、脂粉才情、杂类。今所存词,多为应制之作。词作艺术成就较高,慢词学柳永,长于铺叙。言情抒怨的小令,辞语清丽,情意惋恻,韵味悠长。《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长相思》等均为佳作。著有《大声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民俗场景的词。此词描述了汴京腊月十五放灯盛况,借梦忆往昔,表达对故都盛景的怀念与沧桑之感。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端楼龙凤灯先赏。倾城粉黛月明中”句中以“端楼”“龙凤灯”“倾城粉黛”的意象组合,展现了皇家灯饰的夺目和女子们在月光下游赏的热闹场景,生动写出了汴京放灯夜游的市井风貌。
3. 分段赏析
上片:“人间天上”开篇简洁点明腊月十五放灯夜游的盛况。“端楼龙凤灯先赏”是对灯节核心景致的描写。“端楼”点明地点,是汴京灯节的重要场所,“龙凤灯”则突出灯的精美与尊贵,“先赏”二字暗示出端楼的灯在灯节中极具代表性,早早便吸引人们观赏,进一步烘托出灯节的隆重与热闹。“倾城粉黛月明中,春思荡”两句描绘女子们在月光下游赏的情景。“倾城粉黛”借指容貌出众的女子;“春思荡”则从人的情感入手,表现她们内心充满愉悦、情思涌动的状态,从侧面烘托出灯会热闹繁华。“醉金瓯仙酿”是对灯节中人们欢庆状态的补充。“金瓯”指精美的酒器,“仙酿”突出酒的珍贵美味,“醉”字直接写出人们在灯节中饮酒欢庆、沉醉于热闹氛围的状态,从侧面印证了灯节的欢乐与盛大。下片:“一从鸾辂北向”是情感转折的关键。“鸾辂”代指帝王的车驾,“北向”暗示北宋政权的迁移,此句将笔触从眼前的灯节回忆转向对往昔政权变故的追忆,为后文抒发愁绪埋下伏笔。“旧时宝座应蛛网”是对往昔宫阙现状的想象。“旧时宝座”指代北宋时期皇宫中的尊贵位置,“应蛛网”则想象出如今宝座蒙尘、蛛网遍布的荒凉景象,通过今昔对比,强烈地表达出对北宋宫阙衰落的惋惜与追忆之情。“游人此际客江乡,空怅望”两句是对词人自身处境与情感的抒发。“游人”点明词人身份,“客江乡”写出词人如今漂泊在外、远离汴京的处境;“空怅望”中,“怅望”直接表达出词人对往昔的思念,“空”字则凸显出这种思念无法实现、只能徒留遗憾的愁绪,让情感更显真切。“梦连昌清唱”是最后情感的收束。“连昌”代指往昔繁华的场所与时光,“梦”字说明词人只能在梦中追寻往昔,“清唱”则营造出一种悠远、凄清的氛围,将个人的愁绪与对往昔繁华的怀念融入梦中,使情感沉郁而悠长。
上一篇:宋·万俟咏《尉迟杯慢》
下一篇:宋·万俟咏《失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