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
·
méi
xià
àn

朝代:宋作者:万俟咏浏览量:1
méi
xià
àn
mài
qiū
shàn
làng
fēng
xiāng
jié
shǔ
chèn
tiān
zhōng
liáng
jīn
shuí
tóng

译文

梅子成熟的初夏,细雨如丝默默飘洒,麦收季节微风轻拂,麦浪翻动。人们趁着端午节这天忙着用香蒲叶包粽子。在这五月初五心中凄凉,从古到今、这样的孤独又有谁能与我相同呢。

逐句剖析

"梅夏暗丝雨":梅子成熟的初夏,细雨如丝默默飘洒,

"麦秋扇浪风":麦收季节微风轻拂,麦浪翻动。

"香芦结黍趁天中":人们趁着端午节这天忙着用香蒲叶包粽子。

"五日凄凉今古、":在这五月初五心中凄凉,从古到今、

"与谁同":这样的孤独又有谁能与我相同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歌子・梅夏暗丝雨》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万俟咏所作的一首词。整首词以梅雨时节的景致为依托,于细腻的描绘中,抒发了作者对古今变迁的深沉感慨。万俟咏精于音律,擅长自创曲调,其词风深受柳永影响。在这首词里,他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营造出幽深的意境,充分彰显了宋代文人词的独特艺术魅力。据载,万俟咏现存作品共27首,《南歌子・梅夏暗丝雨》无疑是其中的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万俟咏(?~?),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大梁词隐。哲宗元祐时以诗赋见称于时,但屡试不第。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万俟咏精通音律。其词审音辨律,造语典丽。其词原自分五体:应制、风月脂粉、雪月风花、脂粉才情、杂类。今所存词,多为应制之作。词作艺术成就较高,慢词学柳永,长于铺叙。言情抒怨的小令,辞语清丽,情意惋恻,韵味悠长。《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长相思》等均为佳作。著有《大声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虽然此词并未确切点明创作时间,但从词中“梅夏”“麦秋”等意象不难推断,其创作时间大致在农历五月端午节前后。词人巧妙借助夏日的自然景象,含蓄地寄寓了对时光匆匆流逝与世事沧桑变幻的感怀。而词的末句“五日凄凉今古、与谁同”,更是将孤独落寞之情展露无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梅夏暗丝雨,麦秋扇浪风”这两句直接勾勒出梅雨时节如丝的细雨暗暗飘洒,麦熟时节如扇的微风使麦浪翻动的景象,简洁质朴地展现出特定时节的自然画面,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让人能清晰地感知到此景象。寓情于景:“五日凄凉今古、与谁同”中“五日”点明端午节,在这传统节日,本该热闹欢乐,但词人却感到“凄凉”,且这种凄凉自古皆然,“与谁同”更强化了孤独之感。词人借端午节这一特定节日场景,将内心的凄凉、孤独寓情于景。

2. 分段赏析

上阕“梅夏暗丝雨,麦秋扇浪风”,描绘出一幅江南夏日的景象。“梅夏”点明时节,细雨如丝悄然飘落,营造出一种静谧氛围;“麦秋”时微风拂过麦浪,如扇动波浪,生动形象。此句从视觉与触觉角度,展现出夏日的独特景致,用词细腻,画面感强。下阕“香芦结黍趁天中”,“香芦结黍”点出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天中”指端午节。然而“五日凄凉今古、与谁同”,笔锋一转,在这传统节日里,作者却感到凄凉,发出古今同悲,无人可与自己共对凄凉的感慨。此句借节日习俗,抒发内心孤独寂寞之情,以乐景衬哀情,将作者的凄凉之感表现得更为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虞似良《横溪堂春晓二首 其二》

下一篇:宋·万俟咏《别瑶姬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