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友闻之":张生的朋友们听到这件事,
"莫不耸异":没有不感到惊讶的。
"而张之志固绝之矣":然而张生的心意已决,
"岁馀":坚决与崔莺莺断绝关系。
"崔已委身于人":过了一年多,
"张亦有所娶":崔莺莺已经嫁给了别人,
" 全部打回一下老师":张生也另娶了妻子。
"适经其所居":一次他恰好经过崔莺莺的住所,
"乃因其夫言于崔":便通过崔氏的丈夫请求,
"以外兄见":以表兄的身份相见。
"夫已诺之":丈夫已经答应,
"而崔终不为出":而崔莺莺始终不肯出面。
"张怨念之诚":张生心中的怨念与诚挚之情,
"动于颜色":都流露在神色之间。
"崔知之":崔莺莺知晓后,
"潜赋一诗寄张曰":偷偷作了一首诗寄给张生,诗中说:“
"自从消瘦减容光":自从变得消瘦,容颜也失去了光彩。
"万转千回懒下床":心里千回百转,连床都不愿意下。
"不为旁人羞不起":不为旁人羞不起,
"为郎憔悴却羞郎":而是因为思念你而憔悴,却不好意思见你。”
"竟不之见":最终仍不肯与他相见。
"后数日张君将行":几日后张生即将远行,
"崔又赋一诗以谢绝之":崔莺莺又作一首诗与他决绝。
"词曰":诗中说:“
"弃置今何道":如今被抛弃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当时且自亲":当时也只是自己亲近你罢了。
"还将旧来意":还是把过去的那份情意,
"怜取眼前人":用来怜爱眼前的新人吧。”
"奉劳歌伴":烦劳歌伴们,
"再和前声":依照前面的曲调再唱一首。
"梦觉高唐云雨散":这是商调十二首中的第十一首梦中的高唐云雨欢会已然消散。
"十二巫峰":十二座巫山峰峦,
"隔断相思眼":如屏障般隔断了相思的双眼。
"不为旁人移步懒":我并非因旁人而懒得挪动脚步。
"为郎憔悴羞郎见":只是为你憔悴后,羞于让你看见我的模样。
"青翼不来孤凤怨":没有青鸟传信,孤独的凤凰满心哀怨。
# 孤凤:失偶的凤鸟,喻失偶或夫妻分离。,青翼:即青鸾,神话中西王母信使。
"路失桃源":迷失了通往桃源的道路,
"再会终无便":再度相会终究没有机缘。
# 便:顺利,方便。
"旧恨新愁无计遣":旧恨与新愁无法排遣,
"情深何似情俱浅":深情怎比得上如今情意俱浅。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赵令畤(1061?~1134),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初字景贶,字德麟,号聊复翁、藏六居士,涿郡(今属河北)人。元祐六年,签书颍州节度判官公事,时苏轼为知颍州,爱其才并荐于朝,后因元祐党籍被废十年。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赵令畤博学经史,擅长诗词,其词风格清丽秀冶。周紫芝评其词为“乐府中绝唱”“妙丽清壮”。代表作品有《乌夜啼》《蝶恋花》(商调十二首之一)、《清平乐》等。著有《侯鲭录》。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重辑其词为《聊复集》。
1. 分段赏析
“梦觉高唐云雨散”,以“高唐云雨”典故暗喻欢情消散,暗示梦境与现实的割裂,引出相思主题。“十二巫峰,隔断相思眼”,化用巫山神女传说,借地理阻隔具象化相思难见之苦,强化空间阻隔的意象张力。“不为旁人移步懒”,通过行为描写展现因情思萦绕而慵懒无力的状态,侧面烘托情感浓度。“为郎憔悴羞郎见”,直写因思念而形销骨立的心理矛盾,“羞”字点出爱而不得的自卑与矜持。“青翼不来孤凤怨”,“青翼”代指书信传递,以“孤凤”自喻凸显形单影只的哀怨,呼应前文阻隔意象。“路失桃源,再会终无便”,用“桃源”象征理想化的情感归宿,失路隐喻现实阻碍,宣告重逢无望的绝望心境。“旧恨新愁无计遣”,以时间维度叠加愁绪层次,展现情感积压的不可解性。“情深何似情俱浅”,反诘句式揭示深情反成负累的悖论,于自相矛盾中深化情感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