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紫螯蟹":左手握着紫色的螯蟹,
"右手绿螺杯":右手端着绿色的螺形酒杯。
# 绿螺杯:用绿螺壳制作的酒杯。
"古今多少遗恨":古往今来有多少未完成的遗憾,
"俯仰已尘埃":低头抬头之间都已化为尘土。
"不共青山一笑":不能和青山一同欢笑,
"不与黄花一醉":不能和菊花一同沉醉,
# 黄花:菊花。
"怀抱向谁开":心中的情怀向谁倾诉。
"举酒属吾子":举起酒杯劝你饮酒,
"此兴正崔嵬":此刻的兴致正高昂。
# 崔嵬:犹“块垒”。喻胸中郁结。
"夜何其":夜色已到了什么时分,
"秋老矣":秋天已深了,
"盍归来":为何不归来。
# 盍归来:何不归来。
"试问先生归否":试问先生是否归来,
"茅屋欲生苔":茅屋都快要长出青苔了。
"穷则箪瓢陋巷":处境困窘时能在简陋的巷子里用箪瓢度日,
# 箪瓢陋巷:喻简朴的生活。
"达则鼎彝清庙":显达时置身礼器与宗庙之中,
# 鼎彝清庙:鼎彝,古代宗庙中的礼器。
"吾意两悠哉":这两种境遇在我心中都很安然。
"寄语雪溪外":传话给雪溪之外,
# 雪溪:剡溪。在今浙江嵊县南。
"鸥鹭莫惊猜":鸥鸟与鹭鸶请勿惊疑猜测。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1. 分段赏析
上片“左手紫螯蟹,右手绿螺杯”,开篇以“紫螯蟹”“绿螺杯”两个具体物象,勾勒出手持蟹、杯的场景。这两个意象色彩鲜明,既展现出当下的生活状态,又透着几分闲适,为全词奠定了轻松却又暗含心绪的基调。“古今多少遗恨,俯仰已尘埃”,由眼前之景转向对古今的感慨。“遗恨”点出过往的遗憾,“俯仰已尘埃”则以“尘埃”作比,写出这些遗憾在时光流转中已消散无踪。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时光流逝与遗憾消解变得具体,流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怅然。“不共青山一笑,不与黄花一醉,怀抱向谁开”,“青山”“黄花”是秋日常见的景物,本可寄托闲情,而“不共”“不与”则写出未能与之相融的状态。“怀抱向谁开”以反问的形式,直抒胸臆,表达出内心情怀无处倾诉的孤寂,情感由之前的怅然转为深沉的落寞。“举酒属吾子,此兴正崔嵬”,笔锋稍转,以举杯劝饮的动作,带出“此兴正崔嵬”的情绪。“崔嵬”一词写出兴致之高,虽有前面积压的孤寂,此刻却生出昂扬之意,情感有了起伏变化。下片“夜何其,秋老矣,盍归来”,“夜何其”点出夜色已深,“秋老矣”写出秋日将尽,“盍归来”以劝归的口吻,传递出对回归的期盼。这三句语言简练,却将时间推移与归乡之愿结合。“试问先生归否,茅屋欲生苔”,承接“盍归来”,以“茅屋欲生苔”的细节,暗示久未归乡的状态。“试问”一词带着探问的意味,既写出对归乡的关切,又暗含着对未归的怅然,让归乡之愿更显迫切。“穷则箪瓢陋巷,达则鼎彝清庙,吾意两悠哉”,引用典故,“箪瓢陋巷”是清贫的境遇,“鼎彝清庙”是富贵的境况,而“吾意两悠哉”则表明无论处于何种境遇,内心都能安然。这里通过对比,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寄语雪溪外,鸥鹭莫惊猜”,以“鸥鹭”为寄托,“莫惊猜”传递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这一句将心绪寄托于自然之物,呼应开篇的闲适意象。
上一篇:宋·方岳《满江红·九日冶城楼》
下一篇:宋·方岳《水调歌头·寿丘提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