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yòng
yùn
qiū
huái
怀

朝代:宋作者:方岳浏览量:1
yàn
luò
hán
shā
qiū
míng
yuè
huā
gòng
shì
jiāng
nán
lóu
gāo
biān
róu
qíng
jìn
huái
shān
shì
zhǐ
cuī
shuāng
bìn
bái
cài
chún
gēng
zhèng
lìng
rén
guī
mèng
zhī
jiāng
shuǐ
yān
fān
fēi
guò
píng

译文

大雁落在寒冷的沙滩上,秋天的氛围让人感到悲凉。明月下的芦花,我们都是漂泊在江南的游子。骑鹤楼高高耸立,边境的战事紧急。对淮山的柔情绵绵不尽,淮山一片碧绿。人生的道路只催得两鬓斑白。菰菜和莼羹,正让人思念起家乡。归乡的梦不知道被江水阻隔。如烟的船帆飞快地驶过,江面平静如席。

逐句剖析

"雁落寒沙秋恻恻":大雁落在寒冷的沙滩上,秋天的氛围让人感到悲凉。

"明月芦花":明月下的芦花,

"共是江南客":我们都是漂泊在江南的游子。

"骑鹤楼高边羽急":骑鹤楼高高耸立,边境的战事紧急。

"柔情不尽淮山碧":对淮山的柔情绵绵不尽,淮山一片碧绿。

"世路只催双鬓白":人生的道路只催得两鬓斑白。

"菰菜莼羹":菰菜和莼羹,

"正自令人忆":正让人思念起家乡。

"归梦不知江水隔":归乡的梦不知道被江水阻隔。

"烟帆飞过平如席":如烟的船帆飞快地驶过,江面平静如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用韵秋怀》是南宋词人方岳创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词人在秋天的复杂情感。上阕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大雁落在寒沙上,明月下的芦花,营造出悲凉的氛围,暗示词人漂泊江南的孤独。骑鹤楼边边境战事紧急,而词人对淮山的柔情不断,体现出他对局势的关注和内心的情感纠葛。下阕则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世路奔波让双鬓变白,菰菜莼羹勾起他对家乡的思念。最后写归乡之梦不受江水阻隔,烟帆飞过平静江面,表达了他对归乡的渴望。整首词将秋景、思乡、人生感慨融为一体,情感真挚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雁落寒沙秋恻恻”,描绘了大雁落在寒冷沙滩上的画面,“秋恻恻”点明了秋天的悲凉氛围,暗示词人在秋天漂泊的孤独和内心的凄凉。“明月芦花,共是江南客”,明月下的芦花是江南常见的景象,“共是江南客”表明词人和这些景象一样,都是漂泊在江南的游子,进一步强调了词人的孤独和漂泊感。“骑鹤楼高边羽急”,骑鹤楼高高耸立,边境战事紧急,“边羽急”暗示了局势的紧张和动荡,使词人的心境更加复杂,既有对局势的关注,又有自身漂泊的无奈。“柔情不尽淮山碧”,词人对淮山有着绵绵不断的柔情,淮山一片碧绿,既展现出自然景色的美好,又体现出词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是对家乡、对往事的思念。下片“世路只催双鬓白”,直接抒发了对人生世路的感慨,世路的奔波和艰辛让词人两鬓斑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苦难的无奈和感慨。“菰菜莼羹,正自令人忆”,菰菜和莼羹是家乡的美食,它们的出现勾起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使情感更加具体和深沉。“归梦不知江水隔”,归乡的梦不受江水阻隔,表现出词人对归乡的急切渴望,即使在梦中也不受现实阻碍,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深。“烟帆飞过平如席”,如烟的船帆飞快地驶过平静的江面,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既表现出江面的平静,又暗示了词人希望归乡的旅程能够顺利,进一步强化了归乡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方岳《沁园春·和林教授》

下一篇:宋·方岳《贺新凉·寄两吴尚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