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朝代:宋作者:方岳浏览量:1
huā
liǔ
pēi
tāi
fēng
zūn
liáo
hóng
fēng
zuì
ān
yòng
miǎn
kǒu
miào
chù
yuán
jīng
wèi
xiōng
zhǐ
zhàng
zhī
hán
hào
dàng
yín
fān
ài
xuě
péng
sōng
xiǎo
lóu
rèn
chūn
lái
chù
qíng
ǎi
cāng
máng
nán
běi
fēng

译文

在午夜的春风中,花柳开始孕育萌发,姑且打开酒封,端起一杯酒(迎接春天)。醉酒之后,哪里还用得着像能分辨淄水和渑水味道的人那样(去计较细微差别),其中的妙处就在于心中原本就没有泾渭分明(的是非观念)。身处纸帐中,感觉不到那浩荡的寒意,自己喜爱立春的银幡,与那蓬松的白雪相互映衬。站在小楼上,能察觉到春天到来的迹象,看到南北峰在苍茫的晴霭之中。

逐句剖析

"花柳胚胎午夜风":在午夜的春风中,花柳开始孕育萌发,

"一尊聊与破红封":姑且打开酒封,端起一杯酒(迎接春天)。

"醉余安用淄渑口":醉酒之后,哪里还用得着像能分辨淄水和渑水味道的人那样(去计较细微差别),

"妙处元无泾渭胸":其中的妙处就在于心中原本就没有泾渭分明(的是非观念)。

"纸帐不知寒浩荡":身处纸帐中,感觉不到那浩荡的寒意,

"银幡自爱雪蓬松":自己喜爱立春的银幡,与那蓬松的白雪相互映衬。

"小楼认得春来处":站在小楼上,能察觉到春天到来的迹象,

"晴霭苍茫南北峰":看到南北峰在苍茫的晴霭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立春》是宋代方岳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立春时节的生活感悟为题材。诗描绘了立春时,午夜春风孕育着花柳生机,诗人饮酒迎春。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分辨是非的豁达,不在意世俗纷扰。身处纸帐中不知寒意,喜爱银幡与蓬松的雪。最后从楼中望见南北峰在晴霭中,感受到春天的到来,展现了诗人立春时悠然的心境和对春景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花柳胚胎午夜风,一尊聊与破红封”,描绘立春之夜,轻柔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孕育者,在午夜时分悄然为花柳带来生机,使其开始萌发。诗人为迎接这新春的到来,打开酒封,端起酒杯,展现出一种悠然迎接春天的惬意姿态,为全诗定下欢快的基调。颔联:“醉余安用淄渑口,妙处元无泾渭胸”,诗人在饮酒微醉之后,表达出一种超脱的心境。他认为无需像那些善于分辨淄水和渑水味道的人一样,过分执着于细微的差别;心中也不应如泾渭般界限分明地去区分是非善恶。此联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一种豁达态度,追求一种更为超脱、自在的心境。颈联:“纸帐不知寒浩荡,银幡自爱雪蓬松”,描写诗人身处纸帐之中,仿佛感受不到外界那浩荡的寒意,沉浸在立春时节独有的氛围里。同时,诗人喜爱立春时所挂的银幡,那银幡在蓬松的白雪映衬下,更显新春的气息,从生活细节处展现诗人对立春的喜爱之情。尾联:“小楼认得春来处,晴霭苍茫南北峰”,诗人站在小楼上,极目远眺,看到南北峰在苍茫的晴霭之中,感受到春天已经悄然来临。通过这一远景描写,以景结情,将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融入到晴霭山峰的画面之中,给读者留下悠长的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方岳《次韵方蒙仲高人亭》

下一篇:宋·方岳《送荔子方蒙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