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zhèng
qiān
pàn
liù

朝代:宋作者:方岳浏览量:1
bái
gèng
hóng
wǎng
píng
shēng
shuǐ
zhú
zuì
mián
zhī
shì
xīn
xiào
fēi
néng
shè
shì
fáng
shuì
yǒu
dào
dēng
shān
zhǐ
shì
liù
yuè
hǎo
fēng
qīng
yuè
tiān
chú

译文

白色的菰草、紫色的菱角,还有红色的荷花,我这一辈子住在这水竹环绕的地方,可真是没白过呀。醉眼蒙眬中,哪里知道此身是我非我,那些工于心计的人,我也要讥笑他们,就像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缺乏处世能力又何妨?且自安睡,有顺应自然的方法去登山,就只是慢慢地走。农历六月有舒服的风,在清凉的树荫下面,我把自己交给这天地之间,就像在一片自在的卧具上一样逍遥。

逐句剖析

"白菰紫芰更红渠":白色的菰草、紫色的菱角,还有红色的荷花,

"不枉平生水竹居":我这一辈子住在这水竹环绕的地方,可真是没白过呀。

"醉眠岂知吾是我":醉眼蒙眬中,哪里知道此身是我非我,

"机心亦笑子非鱼":那些工于心计的人,我也要讥笑他们,就像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

"无能涉世何妨睡":缺乏处世能力又何妨?且自安睡,

"有道登山只是徐":有顺应自然的方法去登山,就只是慢慢地走。

"六月好风清樾底":农历六月有舒服的风,在清凉的树荫下面,

"付渠天地一蘧蒢":我把自己交给这天地之间,就像在一片自在的卧具上一样逍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郑佥判(其六)》是南宋诗人方岳所做的一首闲适生活主题的诗。诗中描绘了水竹居周边的美景,以及诗人在此生活的闲适状态,通过对生活场景与自身心境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全诗语言自然,情感真挚,体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白菰紫芰更红蕖,不枉平生水竹居”,首联以色彩斑斓的水生植物开篇,“白菰”“紫芰”“红蕖”排比罗列,如重彩泼墨般绘出居所周边的丰美景致,“更”字递进,凸显景物层次的丰富;“不枉平生”直抒胸臆,表明在此水竹环绕之处隐居,正合平生志趣,简洁明快地奠定了全诗对隐逸生活的肯定基调。“醉眼岂知吾是我,机心亦笑子非鱼”,颔联转入哲思层面。“醉眼”写酒后的朦胧状态,暗合陶渊明“忘怀得失”的人生境界,“岂知吾是我”以设问句式消解世俗的自我执念,颇具庄子“齐物”之味;“机心亦笑子非鱼”化用《庄子・秋水》中“子非鱼”的论辩,以“笑”字批判世人斤斤计较的机巧之心,暗示自己已超脱物我之分,笔法幽默而暗含锋芒。“无能涉世何妨睡,有道登山只是徐”,颈联以自嘲之语抒写处世态度。“无能涉世”表面是自谦缺乏处世能力,实则是对官场钻营的不屑,“何妨睡”以慵懒姿态对抗世俗的奔忙;“有道登山只是徐”则以登山徐徐而行,喻指顺应自然的生活节奏,“有道”二字暗含对隐逸之道的自信,于闲散中见风骨。“六月好风清樾底,付渠天地一蘧蒢”,尾联以景语作结,将视野聚焦于夏日浓荫。“六月好风”点明时节,“清樾底”勾勒出树荫婆娑的清凉之境,“付渠天地一蘧蒢”化用《庄子・齐物论》“蘧蘧然周也”之意,谓将身心交付天地之间,如庄周梦蝶般逍遥自在。此句以自然之景收束,既呼应首联的田园意象,又将隐逸情怀升华至与天地合一的境界,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方岳《次韵红蕉》

下一篇:宋·方岳《与胡子安眺云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