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入云堂已起单":清晨步入佛堂,僧人已离去,
"病留法喜太无端":我因病滞留于此,无缘佛法的喜悦,心中倍感茫然。
"当涂月拟中秋见":想着在当涂应该能在中秋之夜见到那明亮的月亮吧,
"建邺水仍江上寒":而建邺的江水依旧透出寒意。
"与世不供三笑别":不向世俗奉上三次洒脱笑别,
"暮年转觉四并难":暮年更觉人生圆满之境难求。
"鸬鹚杓有铜花绿":鸬鹚杓已经生出了铜绿色的锈迹,
"最负今宵白玉盘":最辜负了今夜如白玉盘般皎洁的明月。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晓入云堂已起单,病留法喜太无端”:开篇点明时间与情境,清晨踏入云堂便已起身独自静坐,一个“单”字,凸显出诗人的孤寂清冷。“病留”道出身体抱恙、羁留此地的无奈,“太无端”则抒发了内心的烦闷与不解,仿佛是在嗔怪这场突如其来的病,让自己滞留于此,无缘他处,将诗人因病被困、心境不佳的状态生动展现。颔联“当涂月拟中秋见,建邺水仍江上寒”:此句对仗工整,“当涂月”与“建邺水”分别描绘两地景致,当涂的月亮想来在中秋佳节会格外明亮圆满,勾起人对团圆的期盼;而建邺江上的水依旧透着寒意,一暖一寒,对比鲜明,既写出地域差异带来的不同感受,又暗喻诗人漂泊不定、内心孤寒,虽逢佳节却难有温暖团圆之感,情景交融。颈联“与世不供三笑别,暮年转觉四并难”:运用典故,“三笑别”源自陶渊明等高人逸士的典故,意在表明诗人不与世沉浮、洒脱豁达的心境;“暮年”一词点明人生阶段,随着年岁渐长,越发感觉“四并难”,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感叹暮年的无奈,往昔的洒脱在现实面前逐渐褪色,透出岁月沧桑与人生遗憾。尾联“鸬鹚杓有铜花绿,最负今宵白玉盘”:聚焦眼前物件,“鸬鹚杓”带有铜绿锈迹,尽显岁月沧桑、器具陈旧,与天上皎洁的“白玉盘”般的中秋明月形成鲜明反差。“最负”二字,满含诗人的遗憾与喟叹,在这中秋之夜,本应尽情赏月、开怀畅饮,却因种种不如意,辜负了这美好的月色,借物抒情,强化了全诗的落寞惆怅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