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míng

朝代:宋作者:方岳浏览量:1
dàn
yān
shū
qíng
míng
fēi
luò
huā
yóu
xīn
yàn
huà
chūn
chóu
chū
shuì
lián
cǎo
chí
shēn

译文

在那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雨中迎来了清明后的晴天,飘飞的柳絮和凋落的花朵触动了游子思乡的心绪。刚刚睡醒,就听到燕子叽叽喳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愁绪,暮色中池塘边,那如帘幕般的青草颜色浓郁,池塘显得格外幽深。

逐句剖析

"淡烟疏雨晴明日":在那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雨中迎来了清明后的晴天,

"飞絮落花游子心":飘飞的柳絮和凋落的花朵触动了游子思乡的心绪。

"燕话春愁初睡起":刚刚睡醒,就听到燕子叽叽喳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愁绪,

"一帘草色暮池深":暮色中池塘边,那如帘幕般的青草颜色浓郁,池塘显得格外幽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明》是宋代诗人方岳创作的诗作。此诗首句描绘出雨后初晴,淡烟缭绕的清明景象,既有着春日的清新,又隐隐含着几分朦胧的愁绪,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次句以“飞絮落花”这一暮春常见之景,触发了游子内心的思乡之情,尽显漂泊在外之人对时光流逝、故乡难归的惆怅。后两句“燕话春愁初睡起,一帘草色暮池深”,通过燕子呢喃诉说春愁以及暮霭中深池畔那满帘的草色,进一步渲染出浓厚的愁思氛围,将诗人的孤寂、怅惘之情烘托得愈发深沉。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清明时节的景致,深刻地展现出游子在这特定时节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变迁的感慨,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淡烟疏雨晴明日”一句,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天气景象。“淡烟”和“疏雨”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朦胧而又清新的画面,点明了雨后初晴的状态。“晴明日”直接表明此时正值清明,这样的天气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既带着春日清新,又隐含淡淡愁绪的氛围。诗人用简洁的文字,将清明时节雨后初霁、淡烟缭绕的独特景致生动呈现,为后续情感的抒发奠定基础。“飞絮落花游子心”一句,“飞絮落花”是暮春时节典型的自然景象,这些飘飞的柳絮和凋零的花朵,随风飘荡,无依无靠。诗人借此景触动情思,引出“游子心”。漂泊在外的游子,看到飞絮落花的飘零之态,联想到自身漂泊的境遇,不禁触景生情,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一句通过景与情的巧妙融合,将游子内心的复杂情感细腻地表达出来。“燕话春愁初睡起”一句,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燕子以人的情感,让燕子“话春愁”。“初睡起”点明诗人的状态,刚刚睡醒,便听到燕子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哀愁。在这宁静的氛围中,燕子的呢喃更增添了几分寂寥。诗人借燕子之口,将自己内心难以言说的春愁含蓄地表达出来,使抽象的愁绪变得具体可感,也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愁绪氛围。“一帘草色暮池深”一句,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画面。暮色笼罩下,池塘边的草色映入眼帘,仿佛是一帘绿色的幕布。“暮”字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黯淡的色彩;“池深”则给人一种深邃、幽远之感。这一帘草色在暮霭沉沉的池塘边,显得格外静谧,又带着些许落寞。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写,以景结情,将内心的孤寂、惆怅之情融入这暮池草色之中,余味无穷,让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在清明时节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方岳《访僧》

下一篇:宋·方岳《此君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