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何郎":我询问何郎,
"怎春风未到":为什么春风还没有来到,
"却月横枝":弯曲如新月般的横向树枝。
"当年东阁诗兴":当年在东阁赏梅时兴起的作诗兴致,
"夫岂吾欺":难道是在欺骗自己吗。
"云寒岁晚":云朵寒冷,年末来临,
"便相逢、":即便与梅花相逢、
"已负深期":也已经辜负了它长久以来的期待。
"烦说与、":麻烦告诉梅花、
"秋崖归也":我秋崖要回来了,
"留香更待何时":梅花留下香气还要等待到什么时候呢。
"家住江南烟雨":我的家在江南的烟雨之地,
"想疏花开遍":我想那稀疏的花朵已经开遍,
"野竹巴篱":周围是野竹和篱笆。
"遥怜水边石上":我在远方怜惜那水边石头上的梅花,
"煞欠渠诗":非常缺少为它写的诗。
"月壶雪瓮":那如月壶般清幽、雪瓮般纯净的梅花,
"肯相从、":愿意与我相伴、
"舍我其谁":除了我还有谁呢。
"应自笑":梅花应该会暗自嘲笑我,
"生来孤峭":生性孤傲峭拔,
"此心却有天知":但这颗心只有上天知道。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1. 分段赏析
上片“问讯何郎,怎春风未到,却月横枝”,开篇以问讯的方式,将梅花比作何郎(何逊,以爱梅、咏梅著称),通过“春风未到”却已有“却月横枝”的景象,引发读者的好奇,表现出对梅花提前绽放的惊讶和关注。“当年东阁诗兴,夫岂吾欺”,回忆当年在东阁赏梅时的诗兴,以反问“夫岂吾欺”强调那段美好回忆的真实,体现出对过去赏梅经历的怀念和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铺垫。“云寒岁晚,便相逢、已负深期”,词中“云寒岁晚”营造出一种寒冷、迟暮的氛围,在这样的时节与梅花相逢,作者觉得已经辜负了梅花长久以来的期待,流露出一种遗憾和愧疚的情感,使情感更加深沉。“烦说与、秋崖归也,留香更待何时”,以一种亲切的口吻,麻烦梅花告诉自己(秋崖),归来时梅花要留香多久,表达了对梅花香气的喜爱和希望多留存一段时间的心情,体现出对梅花的期待和珍惜。下片“家住江南烟雨,想疏花开遍,野竹巴篱”,描绘梅花生长在江南烟雨的环境中,想象其疏花遍开,周围是野竹和篱笆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展现出梅花的高洁和自然之美,丰富了梅花形象。“遥怜水边石上,煞欠渠诗”,作者在远方怜惜水边石上的梅花,为自己没有为它赋诗而感到遗憾,“煞欠渠诗”直接表达出这种愧疚之情,使情感更加细腻。“月壶雪瓮,肯相从、舍我其谁”,以月壶和雪瓮来形容梅花的高洁、纯净,认为只有自己能与梅花相伴,“肯相从、舍我其谁”体现出一种自信和对梅花的独特情感,强调自己与梅花的缘分。“应自笑,生来孤峭,此心却有天知”,想象梅花会嘲笑自己生性孤峭,但自己这颗心只有上天知道,体现出一种自我孤高的感慨,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内心对梅花的理解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