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溪雨埋村":前溪暴雨倾泻,村庄被淹没,
"咫尺不我过":近在咫尺却无法通行。
"雷霆但蒙鸿":雷声低沉如蒙蔽鸿雁,
"林莽亦掀簸":树林草莽在风雨中翻腾。
"竟微一飘洒":雨势渐弱,细密飘洒,
"起此北窗卧":我起身倚北窗而卧。
"对面自胡越":隔雨相望如胡越之遥,
"孰为天宇大":试问苍天究竟谁主广袤?
"得非老龙公":莫非是龙王老龙公,
"悯念茅屋破":怜悯这茅屋破败。
"田父适在傍":农夫恰在身旁,
"出语惊四坐":语出惊人震动四座。
# 坐:一作“座”。
"指予两青虹":他指向天边双虹,
"可见不可唾":言其可见却不可亵渎。
"是能隔截之":若虹能阻隔天地,
"帝泽谁与播":帝王恩泽又如何普降人间?
"坐令水南人":致使江南百姓,
"一蹉成百蹉":一次失误便陷入连环困境。
"上天本均平":上天本应公平,
"夫岂不渠奈":为何独对百姓如此苛待?
"虹亦何能神":彩虹岂有神力?
"书生例穷饿":书生注定穷困饥饿。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1. 分段赏析
“前溪雨埋村”以暴雨淹没村庄的骇人景象开篇,暗喻天灾人祸对百姓的压迫。“埋”字极言雨势之猛,凸显自然暴力的不可抗拒。“咫尺不我过”写暴雨阻隔前路,暗指南宋乱世中民生困顿、举步维艰的现实困境。“雷霆但蒙鸿”以拟声词摹写雷声混沌,渲染天地失序的混乱感;“林莽亦掀簸”以动态画面强化自然界的动荡,影射社会时局的动荡不安。表面写暴雨摧折山林,实则暗指南宋朝廷面对外敌(如金、蒙)的软弱无能,导致江山倾覆。“竟微一飘洒,起此北窗卧”从暴雨肆虐突然转入闲适场景,以反讽笔法表现诗人表面避世、内心焦灼的矛盾。“对面自胡越,孰为天宇大”借胡越两地(象征南北分裂)的遥远距离,质问“天宇”之大却容不下国土完整,直指南宋偏安一隅的屈辱。“得非老龙公,悯念茅屋破”“老龙公”是民间祈雨神话的符号,诗人却质疑其“悯念茅屋破”的真实性,揭露统治者假借天意却无视民生的虚伪。“田父适在傍,出语惊四坐”田父(老农)“出语惊四坐”打破沉默,象征底层民众对不公的觉醒与控诉。“指予两青虹,可见不可唾。是能隔截之,帝泽谁与播。”青虹本为祥瑞,此处却成阻隔恩泽的屏障。"可见不可唾"暗喻制度性腐败——灾民可见希望(皇恩),却无法触及。虹被荒诞归因为"隔截"而非"施恩",直指官僚体系截留资源的本质。“坐令水南人,一蹉成百蹉。上天本均平,夫岂不渠奈。”以"一蹉成百蹉"揭露天灾叠加人祸的恶性循环,质问"均平天道"的虚伪性。"渠奈"(它又能如何)的诘问,实为对统治者无能的冷嘲。“虹亦何能神,书生例穷饿。”既否定虹的神异(破除迷信),又自嘲书生注定穷困(解构理想主义)。"例"字道尽群体性困境,将自然异象与人文困境勾连。
上一篇:宋·方岳《湖山纪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