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欲窈而深":山体幽深难测,
"路欲缭而曲":山路迂回曲折。
"向来始开荒":当初开垦荒地,
"惟恐日不足":只怕时间不够用。
"松行四五里":松树排列四五里路程,
"云绕上下谷":云雾缠绕上下山谷。
"振衣千仞冈":抖衣站在千仞高山岗,
# 振衣:形容登高山。
"邀月喷横玉":邀请月亮喷洒白玉光。
"于今曾几何":如今还能有多少时日,
"此与不可续":这般景象难以延续。
"一筇筋力疲":拄着竹杖两腿发酸,
"篮笋或更仆":竹篮竹筐屡次掉落。
"平生爱山心":一生爱山的情结,
"安得两黄鹄":哪里找两只黄鹤相助。
"昔如鸿翩翻":从前像鸿雁般自在,
"今如驱局促":如今像被驱赶般困顿。
# 驱局促:喻受拘束,受牵制。
"盛衰固其常":兴盛衰败本是常理,
"细甚太仓粟":细小如粮仓里的米粒。
"付之琉璃黄":交给琉璃杯中黄酒,
"浇以葡萄绿":注入葡萄美酒畅饮。
"吾州固多士":本地本有很多读书人,
"霞佩相上下":彩霞衣佩往来不绝。
"懿哉考亭老":德高望重的考亭老先生,
"伊洛与并驾":与伊洛学派齐名并立。
"清调荐鼎彝":清越乐声祭奠青铜礼器,
"黄琮加缫藉":玉器盖上丝织品装饰。
"遂令晋之鄙":使得这偏远之地,
"嗜学如嗜炙":爱学问如爱吃烤肉般热切。
"岂徒挟老笔":岂止挥动老练文笔,
"秋风趁雄跨":还要在秋风中策马奔腾。
"奇文吐寒芒":奇异文章迸发冷冽光芒,
"明月夜相射":明月夜晚与之辉映。
"要当抱遗经":应当怀抱遗留经典,
"与帝陈广厦":向天子陈述广厦蓝图。
"平津二三策":治国安邦的策略,
"夫我则不暇":我已无暇顾及。
"士以哭识先":士人凭吊先贤明理,
"兰鲍在所化":兰草鲍鱼皆可教化。
"行矣其勉旃":去吧努力前行吧,
"勿为子虚诧":莫为空谈夸耀自欺。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1. 分段赏析
其一:“山欲窈而深,路欲缭而曲”,以“窈”“深”形容山的幽深,“缭”“曲”刻画路的曲折,生动展现了山行的艰险与神秘;“向来始开荒,惟恐日不足”则回忆初辟山径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这片山林的珍视与投入;“松行四五里,云绕上下谷”描绘了松林绵延、云雾缭绕的山谷景象,意境清幽高远;“振衣千仞冈,邀月喷横玉”则写诗人登高望远,衣袂飘飘,举杯邀月,豪情满怀,“喷横玉”形容月光如练,极为传神。“於今曾几何,此与不可续”笔锋一转,感叹时光飞逝,昔日豪情难以延续;“一筇筋力疲,篮笋或更仆”以竹杖支撑的疲惫之态和竹轿倾覆的狼狈情景,写出了年老体衰的现实;“平生爱山心,安得两黄鹄”抒发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相伴同游的向往;“昔如鸿翩翻,今如驱局促”以鸿鹄翱翔与受困局促对比,感慨人生境遇的变化;“盛衰固其常,细甚太仓粟”则进一步点明盛衰乃自然规律,不必过于介怀。诗人以“琉璃黄”“葡萄绿”代指美酒,借酒浇愁,排遣内心的苦闷。其二:“吾州固多士,霞佩相上下”赞美家乡人才济济,如同彩云般绚烂;“懿哉考亭老,伊洛与并驾”高度评价朱熹的学问,认为其可与程颢、程颐相媲美;“清调荐鼎彝,黄琮加缫藉”形容其文章典雅庄重,犹如祭祀礼器般珍贵;“遂令晋之鄙,嗜学如嗜炙”则写朱熹的教化之功,使偏远之地也充满学习热情。“岂徒挟老笔,秋风趁雄跨”表明自己并非徒有文才;“奇文吐寒芒,明月夜相射”以奇文喻剑,寒光与月光交相辉映,气势不凡;“要当抱遗经,与帝陈广厦”表达了诗人欲以儒家经典匡时济世的抱负;“平津二三策,夫我则不暇”谦称自己无暇顾及权谋之术;“士以哭识先,兰鲍在所化”强调士人应以道义为先,受环境影响;“行矣其勉旃,勿为子虚诧”则是对后学的勉励,希望他们脚踏实地,不要徒有虚名。整首诗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既有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更有对儒家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宋代士大夫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