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郭林塘尽可居":靠近城郭的树林池塘,处处都适合居住,
"秫田虽少不如归":就算种高粱的田地不多,也不如回到这里来。
"荒烟五亩竹中半":五亩地的荒烟之中,一半长满了竹子,
"明月一间山四围":一间小屋沐浴在明月下,四周被青山环绕。
"草卧夕阳牛犊健":夕阳下,牛犊在草地上安卧,显得健壮有力,
"菊留秋色蟹螯肥":秋菊留存着秋日景致,螃蟹的螯钳正肥美。
"园翁溪友过从惯":田园里的老翁、溪边的好友,常常往来相聚已成习惯,
"怕有人来莫掩扉":怕有客人来访,就不要把柴门关上。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通过“秫田”“蟹螯”“荒烟五亩”等意象,描绘了田园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趣,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秫田虽少不如归”、“菊留秋色蟹螯肥”两句诗中使用“秫田”“蟹螯”“荒烟五亩”等意象组合,构建出田园生活的画面,传递出闲适自然之趣,体现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白描:“荒烟五亩竹中半”,以“荒烟”“五亩”“竹中半”等词语,不加修饰地勾勒出竹林在郊野烟霭中的疏朗之态,五亩之地半为竹覆,画面素净却尽显田园的清幽旷远。
3. 分段赏析
首联“带郭林塘尽可居,秫田虽少不如归”,点出靠近城郭的林塘之地足以安居,即便种高粱的田地不多,也远胜过在外漂泊,直白道出归居田园的心意,“不如归”三字坚定了对田园生活的选择。颔联“荒烟五亩竹中半,明月一间山四围”,以“荒烟”“五亩”“竹”“明月”“一间”“山”等意象,勾勒出田园居所的清幽环境,五亩土地半被竹林覆盖,一间小屋在群山环抱中沐浴月光,静谧雅致的画面尽显田园之美。颈联“草卧夕阳牛犊健,菊留秋色蟹螯肥”,转向田园生活场景:夕阳下牛犊在草地上安卧,尽显健壮;秋菊绽放,螃蟹正肥,捕捉到充满生机与丰收气息的田园细节,充满生活情趣。尾联“园翁溪友过从惯,怕有人来莫掩扉”,写与园翁、溪友往来已成常态,因怕友人来访而不掩柴门,既体现出田园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淳朴融洽,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沉醉,将归隐后的闲适与满足推向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