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diào
tóu
·
·
jiǔ
duō
jǐng
lóu
yòng
shì
láng
yùn

朝代:宋作者:方岳浏览量:1
zuì
liǎo
shí
fēn
qiū
jiāng
tāo
hái
dāng
zhōng
liú
wèn
xùn
chóng
yáng
yān
yǎng
rén
jiān
jīn
miǎo
cāng
zhōu
tiān
jīn
bái
jūn
jiù
huáng
huā
xīn
bái
xiào
chóng
yóu
mǎn
chuán
míng
yuè
yóu
zài
dāo
tóu
shuí
kuà
yáng
zhōu
yuàn
shān
yuán
lǎo
jiè
zhù
qián
chóu
lán
gān
běi
tiān
shì
shén
zhōu

译文

让我醉倒在这玉壶美酒中,尽情领略这深秋的景色。江涛依旧拍打岸边,当年我曾击楫中流,立志报国。重阳节的烟雨朦胧,俯仰之间人间已历经沧桑,这份心意渺远如沧洲。天地间能有几个这样的夜晚,让我们举杯共饮,随波浮沉。昔日的菊花依旧,而我已添了新白发,笑着重游故地。满船的明月依然皎洁,何时才能实现壮志,凯旋而归。谁曾骑鹤去了扬州,我已怨恨故山的猿猴衰老,借箸代筹,谋划未来。不要倚靠栏杆向北眺望,那天际之处便是我们日夜思念的中原故土。

逐句剖析

"醉我一壶玉":让我醉倒在这玉壶美酒中,

# 玉:玉液琼浆。指美酒。

"了此十分秋":尽情领略这深秋的景色。

"江涛还此":江涛依旧拍打岸边,

"当日击楫渡中流":当年我曾击楫中流,立志报国。

# 击楫渡中流:称扬收复失地和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

"问讯重阳烟雨":重阳节的烟雨朦胧,

"俯仰人间今古":俯仰之间人间已历经沧桑,

#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时间短暂。

"此意渺沧洲":这份心意渺远如沧洲。

# 沧洲:滨水的地方。古称隐者所居。

"天地几今夕":天地间能有几个这样的夜晚,

"举白与君浮":让我们举杯共饮,随波浮沉。

# 白:酒杯或罚酒的杯。此处引申为干杯。

"旧黄花":昔日的菊花依旧,

"新白发":而我已添了新白发,

"笑重游":笑着重游故地。

"满船明月犹在":满船的明月依然皎洁,

"何日大刀头":何时才能实现壮志,凯旋而归。

# 大刀头:刀头有环,“环”与“还”同音,古人因用为还乡的隐语。

"谁跨扬州鹤去":谁曾骑鹤去了扬州,

# 跨扬州鹤:指做官、发财、成仙三者兼而有之,或形容贪婪、妄想,或写得意之事及得意之态。

"已怨故山猿老":我已怨恨故山的猿猴衰老,

# 故山猿老:形容有心归隐,思念家乡故地;或用作咏朝士思归的故实等。此处说出去作官,时间太久,故山的猿都老了,表示急切的归隐之情。

"借箸欲前筹":借箸代筹,谋划未来。

# 借箸:指代人谋划。此处意为自己要好好计划计划。

"莫倚阑干北":不要倚靠栏杆向北眺望,

# 阑干:一作栏杆。

"天际是神州":那天际之处便是我们日夜思念的中原故土。

# 神州:指中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调歌头·九日多景楼用吴侍郎韵》是南宋词人方岳的一首重阳登高之作。词人于淳祐年间在镇江与友人吴潜同登多景楼,面对滚滚江涛,借酒抒怀。上片写登楼饮酒所见,由眼前江涛联想到祖逖北伐的往事,寄托抗敌之志;下片通过黄花白发的对比,抒发思乡归隐之情。结尾遥望北方未复的神州,将个人感慨升华为家国之思,使全词意境更为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水调歌头·九日多景楼用吴侍郎韵》是作者在镇江于重阳节与吴潜同登多景楼时的唱和之作。据《宋史·吴潜传》记载,吴潜在理宗淳祐年间曾任试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知镇江府,此词应作于这一时期。作品展现了重阳登高时的情景交融,通过唱和形式体现了文人间的酬唱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醉我一壶玉,了此十分秋”:开篇以酒起兴,“玉”喻美酒清冽,与深秋景致相融。诗人借酒沉醉,欲以杯中物尽揽秋色,展现洒脱之态,亦暗含借酒遣怀之意。“江涛还此,当日击楫渡中流”:由眼前江涛联想到东晋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江水依旧奔涌,而当年誓师北伐的壮怀犹在,历史与现实交织,凸显抗金志士的豪情,隐含对时局的感慨。“问讯重阳烟雨,俯仰人间今古,此意渺沧洲”:重阳烟雨朦胧中,诗人俯仰天地,慨叹古今变迁。“沧洲”代指隐逸之地,此处“渺”字既写烟雨苍茫之景,又喻家国之思的渺远难期,意境苍凉。“天地几今夕,举白与君浮”:以问句收束上片,天地浩渺,人生几何?唯与友人举杯共饮,任酒盏随波浮沉。“浮”字既写杯中酒晃,亦暗含身世飘零之感,豪放中见沉郁。“旧黄花,新白发,笑重游”:过片三句短促有力,以“黄花”与“白发”对比,昔年赏菊人今已鬓染秋霜。“笑”字似豁达,实含岁月蹉跎之叹,语言凝练而情感复杂。“满船明月犹在,何日大刀头”:“明月”象征高洁理想,“大刀头”化用《汉书》还乡隐语。明月依旧朗照,而北伐壮志何时能遂?设问中透露出对收复失地的迫切期盼。“谁跨扬州鹤去,已怨故山猿老,借箸欲前筹”:连用两典,“骑鹤扬州”讽喻世人逐利,“故山猿老”自伤久滞他乡。末句“借箸”暗喻谋划国事,显露出诗人虽思归隐却仍心系社稷的矛盾心境。“莫倚阑干北,天际是神州”:结句陡然振起,以“莫倚”的劝诫口吻,将目光引向北方——沦陷的中原故土。“神州”二字力重千钧,将个人愁绪升华为家国之悲,沉痛却不失壮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方岳《渔父词》

下一篇:宋·方岳《瑞鹧鸪·中元过后恰三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