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i
lán

朝代:宋作者:方岳浏览量:1
rén
céng
shí
sāo
miàn
shuō
lán
huā
wǎng
kāi
què
shì
qiáo
shēng
kǒng
dān
tóu
dài
chéng
lái

译文

有几个人,真正认识《离骚》中所描绘的兰花的真面目呢,告诉兰花,它白白地开放了。倒是那砍柴的樵夫有着灵敏的嗅觉,他们把兰花担在头上,带到城里来卖。

逐句剖析

"几人曾识离骚面":有几个人,真正认识《离骚》中所描绘的兰花的真面目呢,

"说与兰花枉自开":告诉兰花,它白白地开放了。

"却是樵夫生鼻孔":倒是那砍柴的樵夫有着灵敏的嗅觉,

"担头带得入城来":他们把兰花担在头上,带到城里来卖。

# 担头带得入城来:旧注:以上《秋崖先生小稿》卷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买兰》是南宋诗人方岳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兰花为题材,描绘了兰花的高洁品质,同时也讽刺了世俗对兰花的误解和不珍惜。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和讽刺手法。通过对兰花高洁品质的描写与世俗眼光的对比,突出了兰花的高洁和世人的愚昧。同时,通过“枉自开”和“担头带得入城来”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俗的讽刺和对兰花的惋惜。首句提到兰花的高洁品质在《离骚》中已有记载,但世人却少有人能真正理解。次句诗人提到,即使向兰花诉说其高洁,也无人理解,兰花的开放显得徒劳。第三句诗人提到,最终是樵夫发现了兰花的香气,将其带入城中。末句诗人提到,兰花最终被樵夫当作普通商品带入城中,无人问津。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兰花的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对世俗的功利进行了批判,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诗人开篇提出问题,指出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兰花的高雅与美丽,即使向兰花诉说其高雅,也显得多余。这里的“离骚面”指的是兰花的高雅形象,象征着兰花在《离骚》中所代表的高洁品质。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兰花高雅品质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兰花在现实中的不被理解。后两句:“却是樵夫生鼻孔,担头带得入城来。”诗人进一步指出,兰花最终被樵夫采摘,担在头上带入城中。这里的“樵夫生鼻孔”形象地描绘了樵夫对兰花的无知,他们只是将兰花当作普通的木材或草药来处理。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兰花命运的无奈,同时也讽刺了那些对兰花高雅品质毫无感知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方岳《种桂》

下一篇:宋·方岳《渔父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