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永和":时间是在永和年间,
"癸丑暮春":癸丑年暮春时节,
"修禊兰亭":在兰亭举行修禊活动。
"有崇山峻岭":有高峻的山岭,
"茂林修竹":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
"清流湍激":清澈的溪流湍急奔涌,
"映带山阴":与山阴的景色相互映衬。
"曲水流觞":人们沿着曲折的水流放置酒杯,
"群贤毕至":众多贤才都汇聚于此,
"是日风和天气清":这一天风和日丽,天气晴朗。
"亦足以":也足够,
"供一觞一咏":提供美酒,大家一边饮酒一边赋诗,
"畅叙幽情":畅快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悲夫一世之人":可悲啊,世上的人们。
"或放浪形骸遇所欣":有的人放纵自己的形体和精神,遇到自己高兴的事就尽情享受。
# 所欣:所高兴的事。,放浪形骸:指言行放纵,不拘形迹。
"虽快然自足":虽然一时感到快乐满足,
"终期于尽":但最终还是会走向尽头,
"老之将至":等到年老的时候,
"后视犹今":再回头看现在的时光。
"随事情迁":随着事情的变化而改变,
"所之既倦":当对所追求的事物感到厌倦时,
# 所之:这里指所向往爱好。之:往。
"俯仰之间迹已陈":在一俯一仰之间,过去的痕迹就已经消失了。
"兴怀也":引发感慨啊,
# 兴怀:产生感慨。
"将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有感斯文":看到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所感触。
"汪强仲大卿禊饮水西":汪强仲大卿在饮水西这个地方举行禊饮活动时,
"令妓歌兰亭":命令歌妓演唱《兰亭序》,
"皆不能":但歌妓们都唱不了,
"乃为以平仄度此曲":于是方岳按照平仄声调创作了这首曲子,
"俾歌之":让歌妓们演唱。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1. 分段赏析
上片:“岁在永和,癸丑暮春,修禊兰亭”,开篇点明时间和事件,简洁明了地交代了背景,让读者对词作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湍激,映带山阴”,描绘兰亭周边的自然环境,通过“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湍激”等意象,展现了兰亭景色的优美和宁静,为后文的修禊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曲水流觞,群贤毕至,是日风和天气清”,具体描述修禊时的活动场景,“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雅集的一种方式,体现了文人墨客的高雅情趣;“群贤毕至”说明参与活动的人都是当时的贤才,突出了活动的盛大;“风和天气清”则进一步烘托了欢乐祥和的氛围。“亦足以,供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说明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饮酒赋诗,畅快地抒发内心的情感,体现了修禊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下片:“悲夫一世之人。或放浪形骸遇所欣”,由对美好场景的描写转为对人生的感慨,“悲夫”一词奠定了情感基调,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悲哀;“放浪形骸遇所欣”则描绘了一些人放纵自己、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虽快然自足,终期于尽,老之将至,后视犹今”,进一步阐述人生的短暂和无奈,即使一时感到快乐满足,但最终还是会走向死亡,年老时回头看现在的时光,会有一种感慨万千的心情。“随事情迁,所之既倦,俯仰之间迹已陈”,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情的变化,人们会对曾经追求的事物感到厌倦,在一俯一仰之间,过去的痕迹就已经消失,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兴怀也,将后之览者,有感斯文”,表达了对后人的期望,希望后世的读者读到这篇文章时能够有所感触,体现了词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上一篇:宋·方岳《次韵斋宿》
下一篇:宋·方岳《种桂》